普车诗词>李弥逊的诗>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李弥逊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全诗,李弥逊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古诗,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翻译,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弥逊

缚此窄窄昼常关,剥啄髯参兴尽还。
不听高谭如屑玉,强酬好句似登山。
论交此地逢三益,识面它时孰两难。
更忆金兰家世旧,公馀能复共开颜。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译文

我被这官署的狭窄空间束缚,整日里困守其中,常常关门谢客,谢绝应酬。直到听到敲门声,看到须髯飘动的友人来访,才感到兴致盎然,一扫沉闷。我不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高谈阔论,听起来如同碎玉一般,毫无价值;勉强应酬着写出的好诗佳句,也如同登山一样艰难。能在这里与你相遇,真是遇到了三种有益的朋友(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将来在其他地方,还能有多少人能像我们这样轻易相见呢?更何况我们两家还有着金兰之交的深厚渊源,在公务之余,还能再次欢聚一堂,真是令人高兴啊!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注释

  • :作者自称。
  • :指与作者交往的公采户曹奉议。户曹,官职名,主管户籍、赋税等事务。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 有先世之契:指两家有先辈之间的交情。
  • 旧从其伯仲游:过去曾与他的兄长们交往。伯仲,指兄弟。
  • 缚此窄窄昼常关:被这狭窄的官署束缚,白天常常关门谢客。
  • 剥啄:敲门声。
  • 髯参:指须髯飘动的友人。参,通“搀”,扶持。这里形容友人来访。
  • 兴尽还:指兴致尽了才返回。
  • 不听高谭如屑玉:不喜欢听那些华而不实的高谈阔论,像碎玉一样没有价值。屑玉,碎玉。比喻言论空洞无物。
  • 强酬好句似登山:勉强应酬着写出好诗佳句,就像登山一样艰难。酬,应酬。
  • 论交此地逢三益:在这里与你相遇,真是遇到了三种有益的朋友。三益,指益者三友,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识面它时孰两难:将来在其他地方,还能有多少人能像我们这样轻易相见呢?识面,相识。两难,不容易相见。
  • 金兰家世旧:两家有着金兰之交的深厚渊源。金兰,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 公馀能复共开颜:在公务之余,还能再次欢聚一堂,令人高兴。开颜,高兴,欢笑。

仆与公采户曹奉议有先世之契又旧从其伯仲游讲解

这首诗是李弥逊写给朋友公采户曹奉议的,表达了作者被官场束缚的苦闷,以及与老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

首联写官署生活的压抑。“缚此窄窄昼常关”,诗人被这狭窄的官署所束缚,整日里闭门谢客,可见其心情之郁闷。

颔联写对庸俗应酬的厌倦。“不听高谭如屑玉,强酬好句似登山”,诗人不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高谈阔论,也厌倦了勉强应酬的诗词写作,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自由的渴望。

颈联转写与朋友相遇的喜悦。“论交此地逢三益,识面它时孰两难”,诗人认为能在这里与朋友相遇,真是遇到了益者三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官场的人际关系复杂,难得有真诚的朋友。

尾联深化了与朋友的交情。“更忆金兰家世旧,公馀能复共开颜”,诗人回忆起两家深厚的渊源,以及在公务之余还能与朋友相聚的喜悦,进一步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意味深长。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友情的欣慰,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世界。

李弥逊[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7aab8c6c46218b67ca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