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野田行(一作于鹄诗)>

野田行(一作于鹄诗),李益野田行(一作于鹄诗)全诗,李益野田行(一作于鹄诗)古诗,野田行(一作于鹄诗)翻译,野田行(一作于鹄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
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

野田行(一作于鹄诗)译文

夕阳西下,我走出古老的城池,放眼望去,田野一片空旷茫茫。寒冷的狐狸在长满青草的坟墓上哀嚎,磷火在白杨树间闪烁游荡。想当年,那些还没有成为地下亡灵的人们,走到这里也曾经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野田行(一作于鹄诗)注释

  • 野田:郊外的田野。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寒狐:寒冷的狐狸。
  • 啸:长声嚎叫。
  • 青冢:长满青草的坟墓。
  • 鬼火:磷火,人或动物死后,尸体腐烂时产生的气体燃烧发出的光。
  • 白杨:一种常见的树木,常种植于墓地。
  • 昔人:过去的人。
  • 泉下客:指死去的人,阴间之人。泉,指黄泉。
  • 断肠:极度悲伤。

野田行(一作于鹄诗)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日暮时分行经荒凉郊野所见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叹和对历史的追思。

首联“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点明时间、地点,渲染了开阔而荒凉的环境氛围。夕阳西下,诗人走出古城,眼前是一片茫茫的田野,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颔联“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进一步描绘了凄冷的景象。寒冷的狐狸在坟墓上哀嚎,磷火在白杨树间闪烁,更增添了阴森恐怖的气氛。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荒野的凄凉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颈联“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联想到,当年那些还活着的人,走到这里也曾因种种原因而悲痛欲绝。这句诗暗示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和对历史的追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寒狐、青冢、鬼火、白杨等,营造出一种凄凉、阴森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7f08c60dcb2ab7850e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