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益的诗>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李益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全诗,李益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古诗,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翻译,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益

路傍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译文

路旁孤零零地生长着一棵柳树,它所指的方向正是通往延州的路途。

延州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这条通往延州的路,显得那样漫长而悠远。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注释

  • 赋得:科举考试中,限定题目作诗。
  • 路傍:路旁,路边。
  • 延州:唐代地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当时是边塞重镇。
  • 邢校书:邢姓的校书郎,即在秘书省负责校勘图书的官员。
  • 使府:指节度使的官署。延州是节度使的驻地。
  • 悠悠:遥远,漫长。

赋得路傍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益通过路旁一棵柳树,表达了对即将远赴延州的友人邢校书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点明景物“路傍一株柳”,简洁明了,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柳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带有送别的意味,诗人选取路旁的柳树,暗示了送别的主题。

第二句“此路向延州”,直接点明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延州。延州在当时是边塞重镇,友人此去,路途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第三、四句“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进一步渲染了延州的遥远和路途的漫长。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之意。诗人没有直接抒发离别之情,而是通过对路途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这种情感,显得含蓄而深沉。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情真意切,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送别诗。诗人将惜别之情寄托于寻常景物之中,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李益[唐代]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badba2f60a8ffd7a0a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