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曾伯的诗>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

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李曾伯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全诗,李曾伯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古诗,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翻译,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曾伯

生涯休问粟储瓶,有酒盈樽不用醒。
已分我生箕斗直,车船奚用命奴星。

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译文

不必过问我这辈子的生计,米缸里还剩多少粮食。只要有酒,斟满酒杯就无需清醒。我早已认命,此生命运如同箕星和斗星一样坎坷。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那掌管车船的奴星呢?

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注释

  • 和: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和韵脚作诗。
  • 尤帅长:尤姓的军队长官。
  • 郑通庵:郑姓,字通庵。
  • 生涯:指生活,生计。
  • 粟储瓶:装米的瓶子,指粮食储备。
  • 盈樽:满杯。樽,酒杯。
  • 箕斗:指箕星和斗星。古人认为箕星和斗星主水,所以用“箕斗直”比喻命运漂泊不定,如同水上行舟。
  • 奚用:何用,哪里用得着。
  • 命奴星:古代星相家认为,人命中有一种星宿掌管车船,这里指命运中掌管车船的星。

和尤帅长赠郑通庵韵讲解

这首诗是李曾伯酬和尤帅长赠郑通庵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作者一种安于命运,不强求外物的处世态度。

首联“生涯休问粟储瓶,有酒盈樽不用醒”,诗人首先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不必去过问米缸里还有多少粮食,只要有酒喝,能够沉醉其中,便足够了。这体现了一种随遇而安,不为生活琐事所困扰的心境。

颔联“已分我生箕斗直,车船奚用命奴星”,诗人进一步解释了自己这种生活态度的原因。他认为自己一生的命运如同箕星和斗星一样坎坷,漂泊不定,既然命运如此,那么又何必去在意那些掌管车船的星宿呢?即使有“命奴星”的庇佑,也无法改变自己漂泊的命运,不如顺其自然,安于现状。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安于天命,不强求外物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普遍心态。他们往往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李曾伯[宋代]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6465bc16d0849735e0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