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过的诗>赠陈时可>

赠陈时可,刘过赠陈时可全诗,刘过赠陈时可古诗,赠陈时可翻译,赠陈时可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过

交游半世已公卿,犹抱遗经对短檠。
负米过於扛鼎重,选官难似上竿行。
百年母子相依命,一片忠忱谁为明。
灯火小楼风雨夜,岁寒时昨话平生。

赠陈时可译文

交往半生,朋友们大多已位居高官显爵,你却依旧抱着古老的经书,对着昏暗的油灯苦读。 供养母亲的米粮,肩负起来比扛鼎还要沉重,选择合适的官职,比爬上竹竿还要艰难。 百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片忠诚之心,有谁能够明白? 风雨交加的寒夜,在灯火摇曳的小楼里,回忆着往昔的岁月,诉说着人生的经历。

赠陈时可注释

  • 陈时可:刘过的朋友,生平不详。
  • 交游:交往的朋友。
  • 公卿:指位居高位的官员。公,指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卿,指九卿。
  • 遗经:前代圣贤留下的经书。
  • 短檠(qíng):矮小的灯架,指昏暗的油灯。
  • 负米:背米,指供养母亲。
  • 扛鼎:相传古代力士能举起大鼎,比喻力气大。此处比喻负担沉重。
  • 选官:选择官职。
  • 上竿:指爬上竹竿表演杂技,比喻事情艰难。
  • 相依命:互相依靠着维持生命。
  • 忠忱:忠诚的心意。
  • 岁寒: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也比喻艰难困苦的境遇。

赠陈时可讲解

这首诗是刘过赠给朋友陈时可的。诗中表达了对陈时可怀才不遇、生活困顿的同情,以及对其坚守志节、孝顺母亲的赞赏。

首联概括了陈时可的处境:交往的朋友大多已是高官显贵,而他却依然穷困潦倒,只能抱着经书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这既是对陈时可命运不济的慨叹,也反衬出其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

颔联用两个比喻进一步说明陈时可的困境。“负米过于扛鼎重”形容供养母亲的负担沉重,一方面指生活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也暗示陈时可孝道至深。“选官难似上竿行”则说明在科举道路上,陈时可屡试不第,求取功名非常艰难。

颈联“百年母子相依命,一片忠忱谁为明”是诗歌情感的升华。诗人点明陈时可与母亲相依为命,突出了他的孝顺;又以“一片忠忱谁为明”表达了对陈时可忠贞之心无人赏识的感慨。这里的“忠忱”既可以理解为对朝廷的忠诚,也可以理解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尾联描写了诗人与陈时可在风雨之夜,于灯下促膝长谈的情景。在寒冷的冬夜,两人回忆往昔,倾诉衷肠,更显出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暗示了两人都身处困境,感叹命运不公。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和敬佩之情。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士人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

刘过[宋代]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fc698bdbe272d478b0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