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兼寄题国清寺>

兼寄题国清寺,刘长卿兼寄题国清寺全诗,刘长卿兼寄题国清寺古诗,兼寄题国清寺翻译,兼寄题国清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花间五马时行县,山外千峰常在门。
晴江洲渚带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
知到应真飞锡处,因君一想已忘言。

兼寄题国清寺译文

头戴官帽,沐浴着皇恩,我刚刚承蒙圣上的恩宠,离开京城。如今身处这山城,宛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武陵源一般。五位长官骑着马,时常穿行于花丛之间,体察民情,治理县务;千峰耸立在山城之外,如同门户一般,时刻映入眼帘。晴朗的江面上,沙洲和绿草相互映衬,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古老的寺庙里,高大的杉树和松树林立,傍晚时分,猿猴的啼叫声声传来,更显幽深。我知道您一定会前往应真罗汉飞锡之地,因此,我托您遥寄思念,心中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兼寄题国清寺注释

  • 兼寄题:一并寄呈,同时题写。
  •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山,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 露冕:戴着官帽。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礼帽。此处代指官职。
  • 明主恩:指皇帝的恩宠。
  • 山城:指诗人所任职的县城,具体地点不详。
  • 武陵源:指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以风景秀丽著称。此处比喻山城环境优美。
  • 五马:指太守或县令等地方长官。古代太守出行,以五匹马拉车。
  • 行县:巡行县境,治理政事。
  • 洲渚:江河中的小块陆地。
  • 应真:佛教语,即阿罗汉的音译。
  • 飞锡:佛教传说,僧人持锡杖飞行。锡杖,僧人所用的手杖。
  • 忘言:忘记用言语表达。此处指意会,心领神会。

兼寄题国清寺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任职县令期间,遥寄友人并题写在国清寺之上的作品。诗人以“兼寄题”点明题旨,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国清寺的向往之情。

首联“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交代了诗人的身份和所处环境。诗人新受皇恩,来到山城任职,这里的景色让他感觉如同置身于武陵源一般,表达了他对山城环境的喜爱。

颔联“花间五马时行县,山外千峰常在门”描绘了山城的景象。长官们穿行于花丛中,治理政事,千峰耸立,如同门户,突出了山城的宁静与安逸。

颈联“晴江洲渚带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进一步描绘了山城的景色,晴朗的江面,翠绿的春草,古老的寺庙,高大的杉松,以及傍晚时分猿猴的啼叫,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宁静的画面。

尾联“知到应真飞锡处,因君一想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清寺的向往。诗人知道友人一定会前往应真罗汉飞锡之地,因此托友人遥寄思念,心中的情感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意蕴深长。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山城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将山城的景色与佛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f9d39edcc430673920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