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题柴司徒亭假山>

题柴司徒亭假山,李中题柴司徒亭假山全诗,李中题柴司徒亭假山古诗,题柴司徒亭假山翻译,题柴司徒亭假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叠石峨峨象翠微,远山魂梦便应稀。
从教藓长添峰色,好引泉来作瀑飞。
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
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

题柴司徒亭假山译文

层层叠叠的假山高耸,宛如青翠的山峦,有了这假山,思念远山的梦也该减少了吧。 任凭苔藓生长,增添山峰的色彩,最好引来泉水,让它飞流直下形成瀑布。 夜晚,萤火虫聚集,闪烁的光芒,让人怀疑是山中燃起了火焰,清晨,烹茶的烟雾升腾,飘渺不定,仿佛是云雾归来。 我知道您营造这幽静雅致的景致,想必是公务之余,常常来此吟咏观赏,直到夕阳西下。

题柴司徒亭假山注释

  • 题:题写,题咏。
  • 柴司徒亭:指柴姓司徒的亭子。司徒,古代官名。
  • 假山:用石头堆叠而成,模仿山景的园林景观。
  • 叠石:堆叠石头。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指山。
  • 魂梦:梦魂,指思念之情。
  • 便应稀:就应该减少。
  • 从教:任凭,听任。
  • 藓:苔藓。
  • 峰色:山峰的色彩。
  • 引泉:引来泉水。
  • 攒:聚集。
  • 烧起:燃烧起来。
  • 茶烟:烹茶时升起的烟雾。
  • 云归:云雾飘回。
  • 兹:此,这。
  • 幽致:幽静雅致的景致。
  • 公退:公务之余。
  • 吟看:吟咏观赏。
  • 落晖:夕阳的余晖。

题柴司徒亭假山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题咏柴司徒亭假山的诗作。全诗描绘了假山幽静雅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假山主人高雅情趣的赞赏,以及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叠石峨峨象翠微,远山魂梦便应稀”,诗人首先描写了假山的形态,高耸的假山宛如青翠的山峦,有了这假山,思念远山的梦也该减少了吧。诗人以“远山魂梦便应稀”反衬假山之妙,表达了对假山的喜爱之情。

颔联“从教藓长添峰色,好引泉来作瀑飞”,诗人进一步描写假山,任凭苔藓生长,增添山峰的色彩,最好引来泉水,让它飞流直下形成瀑布。诗人希望假山更加自然生动,富有野趣。

颈联“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诗人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描写假山周围的景象。夜晚,萤火虫聚集,闪烁的光芒,让人怀疑是山中燃起了火焰;清晨,烹茶的烟雾升腾,飘渺不定,仿佛是云雾归来。诗人运用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将假山周围的景象描写得如梦如幻,富有诗情画意。

尾联“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诗人点明题旨,赞赏假山主人营造这幽静雅致的景致,想必是公务之余,常常来此吟咏观赏,直到夕阳西下。诗人表达了对假山主人高雅情趣的赞赏,以及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题咏假山诗作。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ed5c612b0372bae493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