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潇湘神>

潇湘神,刘禹锡潇湘神全诗,刘禹锡潇湘神古诗,潇湘神翻译,潇湘神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译文

湘水缓缓流淌,湘水缓缓流淌,九疑山的云雾至今还笼罩着忧愁。如果问舜帝的两位妃子如今身在何处,只有零陵一带的芳草,在秋露中闪烁着晶莹。

布满斑纹的竹枝啊,布满斑纹的竹枝,上面点点滴滴的泪痕,寄托着无尽的相思。楚地的游子想要倾听瑶瑟凄怨的乐声,恐怕只有在潇湘江畔,深夜月明之时才能听到。

潇湘神注释

  • 潇湘神:湘水之神,指娥皇、女英。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二妃寻至湘江,恸哭而死,化为湘水之神。
  • 湘水:指湘江,发源于广西,流经湖南,注入洞庭湖。
  • 九疑: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相传是舜帝埋葬的地方。
  • 云物:指云气和景象,这里指九疑山一带的景色。
  • 二妃:指娥皇、女英,都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 何处所:在哪里。
  • 零陵:古地名,在今湖南省永州市。
  • 芳草:泛指香草,这里指生长在零陵一带的香草,暗指二妃的魂魄。
  • 斑竹枝:指湘妃竹,竹上有斑点,传说因湘妃的眼泪滴在竹子上而形成。
  • 泪痕点点:指斑竹上的斑点,象征着二妃的泪痕。
  • 寄相思:寄托着对舜帝的思念。
  • 楚客:指楚地的游子,这里泛指怀有忧思的诗人。
  • 瑶瑟:用美玉装饰的瑟,泛指精美的瑟,其声凄怨。
  • 怨:指乐声凄婉哀怨。
  • 潇湘:指湘江一带。

潇湘神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借凭吊湘水之神,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全诗以湘水、九疑山、二妃等传说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迷哀怨的氛围。

首联“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以重复的句式,渲染了湘水的绵长和九疑山的愁云惨雾,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次联“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秋”,以设问作答的方式,暗示了二妃的亡故和她们魂魄的归宿,使诗歌更增添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颔联“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通过对湘妃竹的描写,将二妃的哀思具象化,使人如见其泪,如闻其声。颈联“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则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到对湘水之神的凭吊之中。诗人希望在潇湘江畔,深夜月明之时,倾听瑶瑟那哀怨的乐声,以此来排遣自己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湘水之神传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湘水、九疑山、二妃、芳草、斑竹、瑶瑟、明月等,这些意象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共同营造了一种凄美哀婉的艺术氛围,使诗歌具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e706332dedb464a0da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