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原易>

原易,林景熙原易全诗,林景熙原易古诗,原易翻译,原易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荥河通昆源,古出龙马瑞。
包犠真天人,一见测其秘。
八卦已支离,重为六十四。
爻象互立名,系辞发洙泗。
尽泄元气藏,柯叶布文字。
有如木生癭,笺注漫百氏。
樵龟与楪草,何能解人意。
及兹天下疑,反以二物具。
方寸不自灵,柄为冥漠据。
弧矢启战争,书契长寻伪。
缅思未画前,标枝无一事。
日月自循环,全易在天地。
所以负苓人,因之发长喟。

原易译文

荥河流淌连接昆仑山发源地,远古时曾出现龙马呈献吉祥。 伏羲确是天人圣者,一见龙马就测知其中奥秘。 八卦已经残缺不全,重新演化为六十四卦。 爻象互相配合建立名目,卦辞阐发义理如同孔孟学说。 完全泄露了天地元气的蕴藏,像树木生长出瘤赘,注释书籍多如汗牛充栋。 用烧灼龟甲、蓍草占卜,怎能了解人的心意? 等到天下充满疑虑,反而用这两种东西占卜。 人心不能自己明智,主宰权柄被虚无缥缈的东西占据。 弓箭开启了战争,文字书籍滋长了虚伪。 遥想没有图画文字之前,天下太平无事。 日月自然循环运行,完整的《易》就在天地间。 所以背柴的人,因此发出长长的叹息。

原易注释

  • 荥河: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荥阳。
  • 昆源:昆仑山发源地。古人认为黄河、荥河等都发源于昆仑山。
  • 龙马瑞: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图纹,伏羲氏据此画成八卦。瑞,吉祥的征兆。
  • 包犠:即伏羲,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人文始祖。
  • 支离:残缺不全。
  • 六十四:指六十四卦。伏羲画八卦,后经周文王、周公等推演为六十四卦。
  • 爻象:组成卦的符号,阳爻(—)和阴爻(- -)。
  • 系辞:即《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著作,相传为孔子所作。
  • 洙泗:洙水和泗水,孔子讲学的地方,代指儒家学说。
  • 柯叶:树枝和树叶,比喻事物繁琐的末节。
  • 癭(yǐng):树木因病变而生的瘤状物。
  • 笺注:注释。
  • 漫:满,多。
  • 百氏:指诸子百家,泛指各种学说。
  • 樵龟:烧灼龟甲占卜的方法。
  • 楪草:用蓍草占卜的方法。楪(dié),通“筮”,占卜。
  • 方寸:指心,古人认为心只有方寸大小。
  • 冥漠:昏暗,模糊。
  • 弧矢:弓箭。
  • 书契:文字。
  • 缅思:遥想。
  • 标枝:树木的枝条,这里比喻简单淳朴的生活。
  • 负苓人:背柴的人,指普通的劳动人民。
  • 喟(kuì):叹息。

原易讲解

这首诗歌颂了《易经》的智慧,也批判了后人对《易经》的过度解读和利用。诗人认为,伏羲最初创造八卦是为了揭示天地运行的规律,但后人却将其演变为繁琐的占卜工具,并用各种复杂的注释来迷惑人们。

诗中,诗人先赞扬了伏羲的智慧,认为他发现了天地间的奥秘。接着,诗人批评了后人对《易经》的过度解读,认为他们像在树上长出瘤赘一样,用繁琐的注释来掩盖《易经》的真意。诗人还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占卜之风,认为用龟甲和蓍草占卜并不能真正了解人的心意,反而会使人迷失方向。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原始社会的向往,认为在没有文字和战争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简单而幸福。诗人感叹,真正的《易》就在天地运行的规律之中,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沉迷于人为的解读和占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道至简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弊病的批判。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c7e7a65a7f5090a68a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