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宿山庄>

宿山庄,骆宾王宿山庄全诗,骆宾王宿山庄古诗,宿山庄翻译,宿山庄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金陵一超忽,玉烛几还周。
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楸。
林虚宿断雾,磴险挂悬流。
拾青非汉策,化缁类秦裘。
牵迹犹多蹇,劳生未寡尤。
独此他乡梦,空山明月秋。

宿山庄译文

离开金陵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流逝,就像玉烛(喻时间)循环了几周。吴国的废台上,露水积聚在荒草间;风吹过郢门,传来秋日楸树的萧瑟之声。空旷的林间,断断续续地弥漫着雾气;险峻的石磴上,悬挂着飞流直下的瀑布。想要拾取青紫官服,恢复汉朝的功业已是不可能;就像把黑色的皮衣漂染成红色,效仿秦朝的做法一样荒谬。追逐功名的道路上仍然充满坎坷,辛劳的人生中未能减少过错与忧愁。只有这身处他乡的梦境,陪伴着我的,是空山中皎洁的明月和萧瑟的秋意。

宿山庄注释

  • 金陵: 今江苏南京,当时是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 一超忽: 一旦离别,时光飞逝。超忽,形容时间快速流逝。
  • 玉烛: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掌管四时,也用来比喻时序、时间。
  • 还周: 循环一周,指时光流逝。
  • 吴台: 指吴国的废台,多指南京一带的古迹。
  • 郢门: 指楚国的都城郢都的城门,泛指古都。
  • 楸: 一种落叶乔木,秋天叶子变黄,常用来象征萧瑟的秋景。
  • 磴: 石头台阶。
  • 拾青: 指拾取青紫官服,意即追求功名利禄。
  • 汉策: 汉朝的策略,指恢复汉朝的功业。
  • 化缁: 将黑色的东西染色。缁,黑色。
  • 秦裘: 秦朝的皮衣,此处指效仿秦朝的做法。秦朝以黑色为尊,将黑色的皮衣染色,比喻改变根本,追求表面的虚荣。
  • 牵迹: 指追逐功名利禄的足迹。
  • 蹇: 困顿,不顺利。
  • 劳生: 辛劳的人生。
  • 寡尤: 减少过错。
  • 他乡梦: 身处异乡的梦境。

宿山庄讲解

这首诗是骆宾王流落他乡时所作,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以及对世事变迁、功名利禄的失望与反思。

  • 前四句: 描写了诗人远离故乡金陵后的时光流逝和所见之景。吴台的荒草、郢门的秋楸,都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渺小。
  • 中间四句: 描绘了山庄的景象,虚空的林木、险峻的石磴、断续的雾气、悬挂的飞流,营造出一种幽深、险峻的环境氛围,也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困境。
  • 颈联两句: 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思。诗人意识到,想要恢复汉朝的功业是不可能的,就像把黑色的衣服染成红色一样荒谬。这表明诗人已经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感到失望,并对自己的追求产生了怀疑。
  • 末尾两句: 诗人感叹自己追逐功名的道路充满坎坷,辛劳的人生未能减少过错与忧愁。只有这身处他乡的梦境,陪伴着他的,是空山中皎洁的明月和萧瑟的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也有对功名利禄的失望与反思,还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7ade94b8171bdb2870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