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南康道中>

南康道中,罗隐南康道中全诗,罗隐南康道中古诗,南康道中翻译,南康道中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
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唯馀路旁泪,沾洒向尘缨。

南康道中译文

我年轻时就以文章才华著称,曾在这里听到学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太守将我请到坐榻之上,同辈之人都仰慕我的前程。 可惜美好的前程多生变故,就像白云一样虚幻无情。如今只剩下路旁的泪水,沾湿了我的帽带。

南康道中注释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故称二十岁为弱冠。
  • 负文翰:以文章才华著称。“负”,具有,拥有。“文翰”,文章,文采。
  • 此中:指南康,即诗人现在所处的地方。
  • 鹿鸣:《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宴请宾客时所唱的歌。这里指代学校或学习场所。古时常以“鹿鸣”比喻贤才汇聚。
  • 使君: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南康的太守。
  • 延上榻:请到坐榻之上,表示尊重和礼遇。
  • 时辈:同辈之人。
  • 仰前程:仰慕美好的前程。
  • 丹桂:指科举及第。古代以折桂比喻科举高中。
  • 多故:多变故,多意外。
  • 白云:比喻虚幻无情的事物。
  • 尘缨:帽带。古时帽子上有缨,这里代指仕途。

南康道中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在南康道中所作,表达了诗人早年才华横溢,备受器重,但仕途多舛,壮志难酬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追忆往昔,描写了诗人年轻时才华出众,受到地方长官赏识,同辈之人艳羡的情景。“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点明诗人年少有为,在南康这个地方就已声名鹊起。“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受到的礼遇和瞩目,可见其当时的意气风发。

后四句笔锋一转,抒发了仕途失意,理想破灭的悲凉之情。“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诗人用“丹桂”比喻科举及第,用“白云”比喻虚幻的期望,表达了自己科举之路的坎坷和希望的落空。“唯馀路旁泪,沾洒向尘缨”,诗人将满腔的失落和悲愤化作泪水,洒向路旁的尘土,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无奈。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诗人早年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慨叹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06fb7751db8ad906c1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