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北固亭东望寄默师>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罗隐北固亭东望寄默师全诗,罗隐北固亭东望寄默师古诗,北固亭东望寄默师翻译,北固亭东望寄默师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译文

傍晚时分登上北固亭,暮色苍茫,面对此情此景,往昔的种种,又能与谁一同追忆呢?长江水浩渺无边,似乎在自夸着它的广阔,山势绵延不绝,到了这里也应该到了尽头。我因病而怜惜京口的酒,年老体衰,又害怕海边的狂风。只有默师的妙语才能解开我心中的烦闷,可是要怎样才能见到远方的默师呢?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注释

  • 北固亭: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
  • 默师:指罗隐的朋友,一位精通佛理的僧人。
  • 高亭:指北固亭,因其地势较高而得名。
  • 暮色:傍晚的景色。
  • 往事:指诗人过去的经历和感受。
  • 更谁同:还能与谁一同追忆。
  • 谩(màn):徒然,空自。
  • 矜(jīn):自夸,自负。
  • 天阔:形容长江水面宽阔,与天相接。
  • 应到此穷:山势到了这里应该就到尽头了。
  •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一带。
  • 言堪解:指默师的言论可以解开诗人心中的烦闷。
  • 何由:怎样才能。
  • 远公:指远方的默师。

北固亭东望寄默师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晚年所作,表达了诗人暮年登临北固亭,感怀身世,思念友人的复杂情感。

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诗人登上北固亭,面对暮色苍茫的景色,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往事更谁同”一句,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暗示了诗人晚年的孤独。

颔联描写北固亭所见的景色,长江水浩渺无边,山势绵延不绝,用“谩矜”和“应到此穷”来形容水和山的特点,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颈联写诗人因病怜酒,因老怯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身体的衰弱和内心的疲惫。京口酒,点明了地点。海门风,烘托了环境的特点。

尾联转入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认为只有默师的妙语才能解开自己心中的烦闷,但却苦于无法见到远方的默师,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含蓄,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独、疲惫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7f253426db06d06a09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