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晚泊宿松>

晚泊宿松,罗隐晚泊宿松全诗,罗隐晚泊宿松古诗,晚泊宿松翻译,晚泊宿松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解缆随江流,晚泊古淮岸。
归云送春和,繁星丽云汉。
春深胡雁飞,人喧水禽散。
仰君邈难亲,沈思夜将旦。

晚泊宿松译文

解开缆绳,船只顺着江水漂流,傍晚停靠在古老的宿松县城边的淮水岸边。归来的云朵带着春天的气息,天空中繁密的星星点缀着银河。春天已深,北方的胡雁还在飞翔,人声喧闹,惊散了水中的鸟禽。仰慕您的高洁却难以亲近,我沉思着,一夜将尽,天就要亮了。

晚泊宿松注释

  • 解缆:解开系船的绳索,指开船。
  • 宿松:县名,在今安徽省西南部。
  • 淮岸:淮河岸边。宿松位于长江边,此处疑为作者泛指。
  • 归云:返回的云朵。
  • 春和:春天的和暖气息。
  • 云汉:银河。
  • 胡雁:北方来的雁。
  • 水禽:生活在水边的鸟类。
  • 仰君:仰慕您。
  • 邈难亲:遥远难以亲近。
  • 沈思:沉思,深思。
  • 将旦:将要天亮。

晚泊宿松讲解

《晚泊宿松》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停船宿松,遥望星空,思绪万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仰慕之情以及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联“解缆随江流,晚泊古淮岸”交代了诗人行船的经历和停泊的地点。诗人解开缆绳,任船只顺着江水漂流,傍晚时分停靠在古老的宿松县城边的淮水岸边。一个“随”字,暗示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也为全诗奠定了略带感伤的基调。

颔联“归云送春和,繁星丽云汉”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夜景。归来的云朵带着春天的和暖气息,天空中繁密的星星点缀着银河。这两句诗语言清新,画面感强,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

颈联“春深胡雁飞,人喧水禽散”描写了诗人所闻的声响。春天已深,北方的胡雁还在飞翔,人声喧闹,惊散了水中的鸟禽。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躁动。

尾联“仰君邈难亲,沈思夜将旦”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仰慕您的高洁却难以亲近,我沉思着,一夜将尽,天就要亮了。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仰慕之情,也流露出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一个“仰”字,表达了诗人对贤者的敬佩之情;一个“邈”字,则暗示了诗人与贤者之间的距离;一个“沈”字,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总而言之,《晚泊宿松》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身复杂的内心世界,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f7dfb8c974276b7193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