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全诗,罗隐题袁溪张逸人所居古诗,题袁溪张逸人所居翻译,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蒲梢猎猎燕差差,数里溪光日落时。
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
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若使浮名拘绊得,世间何处有男儿。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译文

风吹蒲草发出猎猎声响,燕子也高低不平地飞翔。几里长的溪水在夕阳下闪耀光芒。 繁茂的树木像是文君织机上的锦绣,遥远的山峦像是孙寿镜中的秀眉。 寂静的夜晚,在鸡窗下打开书卷,春意盎然之时,在鱼塘边舒展钓丝。 如果功名利禄能够束缚住人的话,那世间还有什么大丈夫呢?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注释

  • 题:题写,题于。
  • 袁溪:地名,在今浙江余姚。
  • 张逸人:指隐居于袁溪的张姓隐士。
  • 蒲梢猎猎:蒲草被风吹动发出猎猎的声响。猎猎,风声。
  • 燕差差:燕子高低不平地飞翔。差差,参差不齐,高低不平的样子。
  • 文君:指卓文君,汉代才女,善于织锦。
  • 机上锦:指织机上织出的精美锦缎。
  • 孙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妹妹,以美貌著称。
  • 镜中眉:指像孙寿一样美丽的眉毛。一说孙寿有特殊的画眉技巧,故称“镜中眉”。
  • 鸡窗:指书房的窗户。古代常在窗户上贴鸡的剪纸,以避邪驱鬼。
  • 鱼槛:养鱼的水池。
  • 浮名:虚浮的名声,指功名利禄。
  • 拘绊:束缚。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讲解

这首诗是罗隐题写在隐居于袁溪的张姓隐士住所的。诗人通过描写张逸人隐居生活的闲适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袁溪的自然风光。“蒲梢猎猎燕差差,数里溪光日落时”,风吹蒲草,燕子飞翔,夕阳西下,溪水闪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中间两句用两个典故来形容环境的美好。“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把繁茂的树木比作文君织机上的锦绣,把遥远的山峦比作孙寿镜中的秀眉,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景色的秀丽,也暗示了隐居环境的高雅。

后两句描写了张逸人的生活情趣。“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在寂静的夜晚读书,在春意盎然的鱼塘边垂钓,体现了隐士生活的清闲自在。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议论和点睛之笔。“若使浮名拘绊得,世间何处有男儿”,如果功名利禄能够束缚住人的话,那世间还有什么大丈夫呢?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不愿为功名利禄所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志向。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c9883f00d6d89e1286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