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王德玉癀上赋牡丹>

王德玉癀上赋牡丹,林景熙王德玉癀上赋牡丹全诗,林景熙王德玉癀上赋牡丹古诗,王德玉癀上赋牡丹翻译,王德玉癀上赋牡丹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露洗檀心迥绝尘,猩袍曾受百花臣。
东风唤起清平曲,西洛移来富贵春。
金缕杯深如劝客,香霞幄暖欲薰人。
年年此地开芳席,看到儿孙色更新。

王德玉癀上赋牡丹译文

经过露水洗涤,花蕊中心更加清幽,远离尘俗。猩红色的花瓣,仿佛曾接受过百花的朝拜。 和煦的东风吹奏起清平乐的曲调,如同从西洛阳移植来了富贵之春。 金线装饰的酒杯盛满美酒,好像在劝客人畅饮,温暖的香气弥漫,如同彩霞般的帷幕想要把人熏醉。 每年都在这里摆设赏花宴席,看到子孙后代的容颜,牡丹的颜色也显得更加鲜艳。

王德玉癀上赋牡丹注释

  • 王德玉: 人名,生平不详,应为作者的朋友或相识。
  • 癀上: 地名,具体地点待考。
  • 檀心: 牡丹的花蕊中心,色如檀木。
  • 猩袍: 指牡丹花瓣的颜色,像猩猩血一样鲜红。
  • 百花臣: 形容牡丹的尊贵地位,如同百花的君王。
  • 清平曲: 即清平乐,词牌名,这里指牡丹花开时节的美好景象,也可能暗示太平盛世。
  • 西洛: 指洛阳,古时牡丹以洛阳的最为著名,故称“洛阳牡丹”。
  • 富贵春: 指牡丹花所代表的富贵繁华的景象。
  • 金缕杯: 用金线装饰的酒杯,形容酒杯的华贵。
  • 香霞幄: 形容牡丹花香浓郁,如同彩霞般的帷幕笼罩。
  • 芳席: 摆满鲜花的宴席。
  • 色更新: 指牡丹的颜色因人而更美,也可能指牡丹花开经年,生生不息。

王德玉癀上赋牡丹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应友人之邀,在王德玉家的“癀上”所作的牡丹赋。诗歌通过描写牡丹的形态、香气和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流露出对富贵安乐生活的向往。

  • 首联“露洗檀心迥绝尘,猩袍曾受百花臣”:开篇点题,描写牡丹经过露水洗涤后,花蕊更加清幽,远离尘俗,花瓣鲜红如猩袍,暗示其高贵的地位。
  • 颔联“东风唤起清平曲,西洛移来富贵春”:运用比喻,将牡丹盛开比作东风吹奏起清平乐的曲调,又如同将洛阳的富贵之春移植到了这里,进一步渲染牡丹的雍容华贵。
  • 颈联“金缕杯深如劝客,香霞幄暖欲薰人”:描写赏花宴席的热闹景象,金线装饰的酒杯盛满美酒,好像在劝客人畅饮,浓郁的香气弥漫,如同彩霞般的帷幕想要把人熏醉,突出了牡丹的迷人之处。
  • 尾联“年年此地开芳席,看到儿孙色更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每年都能在这里摆设赏花宴席,看到子孙后代的容颜,牡丹的颜色也显得更加鲜艳,寓意家族兴旺,生生不息。

这首诗语言精炼,意象丰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牡丹的形态、香气和盛开的景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流露出对富贵安乐生活的向往。诗歌格律严谨,音韵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b4464cec4b63769f71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