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东阳的诗>拟古出塞(五首)>

拟古出塞(五首),李东阳拟古出塞(五首)全诗,李东阳拟古出塞(五首)古诗,拟古出塞(五首)翻译,拟古出塞(五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李东阳

军行视旂旐,闻向黄河曲。
相顾问姓名,同伴为骨肉。
星分良乡爨,月傍井陉宿。
民贫苦供给,县官告不足。
掾吏饱肥羊,马饥奴无粟。
营门号令肃,鸡狗不敢挶。
起居有常节,幸得免笞辱。

拟古出塞(五首)译文

军队行进要看旗帜的指向,听说要开往黄河的弯曲之处。互相询问姓名,同伴之间情同骨肉。在良乡、爨地一带依据星象划分驻扎区域,在井陉旁边伴着月光住宿。老百姓贫困却要供给军需,县官还抱怨说物资不够。小吏们饱食肥羊,战马饥饿,奴仆没有粮食。营门号令严肃,鸡狗都不敢惊扰。士兵起居作息有固定的规矩,很庆幸能够免受鞭打侮辱。

拟古出塞(五首)注释

  • 拟古:模仿古人诗歌的风格。
  • 出塞:出兵边塞。
  • 军行:军队行进。
  • 旂旐(qí zhào):古代旗帜。
  • 黄河曲:黄河弯曲的地方,指边塞地区。
  • 相顾问姓名:互相询问姓名,表示亲近。
  • 良乡、爨(cuàn):地名,都在今北京一带。
  • 井陉(jǐng xíng):地名,在今河北省井陉县。
  • 供给:供应军需。
  • 县官:县令。
  • 掾吏(yuàn lì):县衙的小吏。
  • 挶(jū):扰乱。
  • 笞辱(chī rǔ):鞭打侮辱。

拟古出塞(五首)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军队出征边塞途中的情景,反映了士兵的艰苦生活以及地方官员的腐败。

首联点明了出征的目的地——黄河边的边塞,暗示了战争的艰苦和环境的恶劣。颔联描写士兵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互相扶持,情同骨肉。颈联描写军队驻扎的情况,士兵们依据星象和地形安营扎寨,但是百姓却因为供给军需而生活困苦,县官却还嫌不足,小吏们趁机搜刮民脂民膏,战马和奴仆却吃不饱饭,表现了地方官员的贪婪和腐败。尾联描写军队的纪律,虽然军规森严,但是士兵们只要遵守规矩,就能免受皮肉之苦。

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通过对士兵、百姓和官员的刻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官场的黑暗。诗人以冷静的笔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李东阳[明代]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a894cf42d2d2ab44c2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