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

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刘长卿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全诗,刘长卿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古诗,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翻译,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惆怅云山暮,闲门独不开。
何时飞杖锡,终日闭苍苔。
隔岭春犹在,无人燕亦来。
谁堪暝投处,空复一猿哀。

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译文

黄昏时分,白石山笼罩在迷茫的云雾之中,令人惆怅。禅师昔日清静的草堂,紧闭着柴门,空寂无人。 不知禅师何时才能拄着锡杖飞来?只见终日覆盖着幽深的青苔。 隔着山岭,春天似乎还在,草堂无人,燕子却依旧飞来筑巢。 在这寂静的暮色中,谁能忍受来此投宿?只听见空旷的山谷中传来一声猿猴的哀鸣。

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注释

  • 白石山:山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西北。
  • 真禅师:指白石山某位禅师,已离开旧草堂。
  • 草堂:简朴的房屋,这里指禅师修行居住的地方。
  • 惆怅:失意,伤感。
  • 云山暮:傍晚时云雾笼罩的山。
  • 闲门:寂静的门。
  • 杖锡:僧人所持的禅杖和锡杖。锡杖上有环,行走时发出声响。这里代指僧人。
  • 苍苔:青苔,形容草堂的荒凉。
  • 隔岭:隔着山岭。
  • 犹在:还在,意味着春天将尽。
  • 暝投处:天黑投宿的地方。
  • 空复:徒然,白白地。
  • 一猿哀:一声猿猴的哀鸣,更显出山中的寂静。

寻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寻访白石山真禅师旧草堂时所作。诗人来到禅师曾经居住的草堂,却发现这里已经人去堂空,一片荒凉景象。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草堂的寂静和荒凉。“惆怅云山暮,闲门独不开”,诗人傍晚时分来到白石山,只见云雾笼罩,禅师的草堂紧闭着门,令人感到失落和惆怅。“何时飞杖锡,终日闭苍苔”,诗人想象着禅师何时才能回来,但眼前的景象却是青苔遍布,更加突显了草堂的荒废。

第三联写景,但景中寓情。“隔岭春犹在,无人燕亦来”,虽然隔着山岭,春天似乎还在,燕子也飞来筑巢,但草堂却无人居住,这种对比更显出诗人的感伤。

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感叹。“谁堪暝投处,空复一猿哀”,在这寂静的暮色中,谁能忍受来此投宿呢?只听见山谷中传来一声猿猴的哀鸣,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寻访不遇的惆怅和对禅师离去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a0d95fb519c1d2a2c4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