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洪的诗>题外舅坟庵>

题外舅坟庵,李洪题外舅坟庵全诗,李洪题外舅坟庵古诗,题外舅坟庵翻译,题外舅坟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洪

昔年把酒共看山,犹冀相从物外閒。
零落山邱遽如许,膏肓泉石许谁攀。
形神孰与论三住,梦幻全真悟八还。
拱柏乔松助萧瑟,独乘明月弄潺湲。

题外舅坟庵译文

往昔我们曾把酒言欢,一同欣赏山中美景,还期盼着能一起隐居世外,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如今你却零落于这荒凉的山丘之间,病入膏肓,纵有泉石美景,又能有谁与你一同攀登欣赏呢? 肉体和精神哪个更重要?又有谁能真正懂得三住之理?人生如梦如幻,只有彻悟八还之法,才能回归真我。 坟前高大的柏树和乔松,更增添了萧瑟的气氛,唯有我独自一人,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在潺潺的流水声中徘徊。

题外舅坟庵注释

  • 外舅:指妻子的父亲,岳父。
  • 坟庵:坟墓旁的庵庐,简陋的房屋。
  • 昔年:往昔,过去。
  • 冀:希望,期望。
  • 相从:跟随,一起。
  • 物外:世外,指隐居生活。
  • 零落:衰败,凋零。这里指去世。
  • 山丘:坟墓所在的山丘。
  • 遽(jù):突然,急速。
  • 如许:如此,这样。
  • 膏肓(gāo huāng):中医指病入膏肓,比喻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 泉石:指山水风景。
  • 攀:攀登,这里指欣赏。
  • 形神:形体和精神。
  • 三住: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居住状态。这里指人生的短暂和变化无常。
  • 孰与:哪个更重要。
  • 梦幻:指人生虚幻无常。
  • 全真:道教派别名,主张修真养性,达到长生不老。
  • 悟:领悟,觉悟。
  • 八还:道教用语,指炼丹术中的一种方法,旨在使人返老还童,回归本真。
  • 拱柏乔松:高大挺拔的柏树和松树,指坟墓旁的树木。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凄凉冷落的景象。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动的声音。

题外舅坟庵讲解

这首诗是李洪祭奠岳父坟墓时所作。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岳父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叹。

首联追忆往昔,诗人与岳父把酒言欢,共赏山景,并期望能够一同隐居山林,过着悠闲的生活。这既表现了诗人与岳父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转入现实,诗人感叹岳父已去世,埋葬于荒凉的山丘之间,即使有美景也无人共赏。这句既是对岳父去世的哀悼,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提出形神孰与论的问题,并试图从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中寻找答案。他认为人生如梦如幻,只有通过修行,才能领悟真谛,回归本真。最后,诗人独自在坟前,面对着高大的柏树和乔松,以及潺潺的流水声,更感凄凉,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悲伤。

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岳父的哀思,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诗人运用了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

李洪[宋代]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95354f7cd05b243ef5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