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洪的诗>过瑞林院>

过瑞林院,李洪过瑞林院全诗,李洪过瑞林院古诗,过瑞林院翻译,过瑞林院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洪

薄暮丹洋宿,嵌岩下百层。
饥鸢鸣独木,鼯鼠抱寒藤。
坏屋惟馀佛,空廊不见僧。
古人经世志,客寝每宵兴。

过瑞林院译文

傍晚时分,我借宿在丹阳的瑞林院,寺院依山而建,沿着陡峭的石壁向下延伸,仿佛有百层之多。饥饿的老鹰在孤零零的树上哀鸣,鼯鼠紧紧抱着冰冷的藤蔓。破败的房屋里只剩下佛像,空荡荡的走廊里不见僧人的踪影。古人经世济民的志向,每夜都在我的客居之中油然而生。

过瑞林院注释

  • 瑞林院:寺庙名,在今江苏省丹阳市。
  • 丹阳:地名,在今江苏省。
  • 嵌岩:镶嵌在岩石中。形容寺庙依山而建,地势险峻。
  • 饥鸢(ji yuān):饥饿的老鹰。鸢,一种猛禽。
  • 鼯鼠(wú shǔ):又名飞鼠,一种哺乳动物,能从树上向下滑翔。
  • 坏屋:破败的房屋。
  • 惟馀(wéi yú):只剩下。
  • 空廊:空旷的走廊。
  • 经世志:经世济民的志向。经世,治理国家。
  • 客寝(kè qǐn):客居的住所。
  • 宵兴(xiāo xīng):夜晚兴起。

过瑞林院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李洪途经瑞林院时的感怀之作。全诗通过描写瑞林院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经世济民的志向的追思,以及身处乱世、有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借宿瑞林院的缘由。颔联通过“饥鸢鸣独木,鼯鼠抱寒藤”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的画面,暗示了寺院的破败和冷清。颈联进一步描写寺院的景象,“坏屋惟馀佛,空廊不见僧”,更加突出了寺院的荒废,令人唏嘘。尾联是全诗的升华,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古人经世济民的志向,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通过对瑞林院荒凉景象的描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现实的无奈,也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经世济民的志向的仰慕和追思。

李洪[宋代]

[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03251c3269e8cae5f6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