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赠别高三十五>

赠别高三十五,李颀赠别高三十五全诗,李颀赠别高三十五古诗,赠别高三十五翻译,赠别高三十五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
屠酤亦与群,不问君是谁。
饮酒或垂钓,狂歌兼咏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寄迹栖霞山,蓬头睢水湄。
忽然辟命下,众谓趋丹墀。
沐浴著赐衣,西来马行迟。
能令相府重,且有函关期。
黾勉从寸禄,旧游梁宋时。
皤皤邑中叟,相候鬓如丝。
官舍柳林静,河梁杏叶滋。
摘芳云景晏,把手秋蝉悲。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吾观主人意,不久召京师。

赠别高三十五译文

五十岁了还没有什么产业,却把百万资财看得轻如鸿毛。 混迹于屠夫酒贩之间,也不打听你究竟是谁。 有时饮酒,有时垂钓,狂放高歌,吟咏诗词。 哪里知道我是隐居的汉朝高士,也不认识我就是越国的范蠡。 我寄身在栖霞山,蓬头垢面地流连在睢水之滨。 忽然间朝廷的任命令下来了,众人都说我将要走上朝堂。 沐浴后穿上朝廷赏赐的官服,从西而来,马行缓慢。 能够让宰相府重视,而且还有镇守函谷关的期望。 努力地从事这微薄的俸禄,重回昔日游历的梁宋之地。 那些头发花白的乡中老者,在路旁等候我,鬓发如丝。 官舍在寂静的柳林旁边,河桥上杏叶繁茂。 傍晚时分,采摘鲜花,临别之际,握手告别,秋蝉悲鸣。 小县的官职未必能让你满意,为了百姓,折腰也不要推辞。 我看主人的心意,不久就会召你回京任职。

赠别高三十五注释

  • 赠别:临别赠诗。
  • 高三十五:指李颀的朋友,排行三十五。
  • 产业:家产。
  • 百万资:形容钱财很多。
  • 屠酤:屠夫和酒贩,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 汉高士:指汉初隐士“商山四皓”等。
  • 越鸱夷: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姓埋名,泛舟江湖。鸱夷,皮囊,指范蠡隐居时所用的器具。
  • 栖霞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
  • 睢水: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南流至安徽省入泗水。
  • 辟命:征召为官的命令。
  • 丹墀:宫殿前的台阶,指朝廷。
  • 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为重要的军事关隘。
  • 黾勉:努力。
  • 寸禄:微薄的俸禄。
  • 梁宋:古地名,指今河南省开封、商丘一带。
  • 皤皤:形容老人头发花白的样子。
  • 河梁:桥梁。古人送别多在桥边。
  • 云景晏:傍晚时分。
  • 折腰:弯腰行礼,形容为官。典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赠别高三十五讲解

这首诗是李颀赠别友人高三十五的作品。诗歌描写了友人高洁的品格、隐逸的生活以及即将入仕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望。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高三十五的隐逸生活和不凡气度。诗人首先点明友人“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表明友人不贪图钱财,具有高尚的品格。接着,诗人描写友人混迹于“屠酤”之间,不问世事,饮酒垂钓,狂歌咏诗,表现了友人的隐逸生活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人将友人比作“汉高士”和“越鸱夷”,更突显了友人不同凡俗的身份和气度。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高三十五即将入仕的情景。诗人描写了友人接到朝廷的任命令后,沐浴更衣,准备赴任的情景,表达了众人对他的期望。诗人还暗示友人可能会得到重用,镇守重要的关隘。最后,诗人劝勉友人要努力工作,不要因为官职卑微而辞官,并预言友人不久将会被召回京城,得到重用。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期望和惜别之情。诗中既有对友人隐逸生活的描写,也有对其即将入仕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如隐逸之风和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7a598b3d801febae8b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