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全诗,李颀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古诗,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翻译,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
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译文

让马儿在伊水边饮水,我抬头望见鸣皋山上飘浮的白云。 白云弥漫在山顶,游子我不时地眺望。 在阳光照耀下,白云呈现出龙虎般的姿态,聚集在空中,像是堆积的冰雪。 白云连绵不断,高峻的山峰突然显现在眼前。 洁白的云朵横贯绿林,云雾飘渺,笼罩着青色的山峰。 白云远映,村落都难以辨认,孤高的白云只有仙鹤来往。 我高兴地欣赏这美好的景象,可惜仙人的踪迹难以寻访。 老朋友你在京城做官,事事都显得清闲自在。 你的居室里画着峨眉山的景色,你的心胸像洞庭湖的波浪一样宽广。 可惜啊,在这清幽的兴致中,却见不到我所向往的景象。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注释

  • 鸣皋山: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 伊水:河流名,源出河南伊川县,流经洛阳。
  • 氛氲(fēn yūn):弥漫,浓厚。
  • 行子:指诗人自己,即远行之人。
  • 照日:阳光照耀。
  • 龙虎姿:形容白云的形状像龙和虎。
  • 攒空:聚集在空中。
  • 冰雪状:形容白云洁白如冰雪。
  • 嵡嵸(wěng zǒng):形容山势连绵不断。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 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 绿林:茂密的树林。
  • 霏霏(fēi fēi):形容云雾飘渺的样子。
  • 澹(dàn):笼罩。
  • 青嶂(qīng zhàng):青色的山峰。
  • 胜气:美好的景象。
  • 仙游:仙人的游踪。
  • 吏京剧:在京城做官。剧,同“遽”,指快速,这里引申为轻易,随便。
  • 每事:事事。
  • 闲放:清闲自在。
  • 室画峨眉峰:指居室里挂着画有峨眉山景色的画。
  • 心格洞庭浪:指心胸像洞庭湖的波浪一样宽广。格,至,到达。
  • 清兴:清幽的兴致。
  • 予所尚:我所向往的景象。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讲解

这首诗是李颀写给在洛阳做官的朋友卢主簿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鸣皋山白云的美丽景色。诗人首先点明了地点和事件,饮马伊水,望鸣皋白云,开篇点题。接着,诗人用“氛氲”、“绝顶”、“时一望”等词语,描绘了白云弥漫山顶,诗人不时眺望的景象。然后,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白云比作“龙虎姿”、“冰雪状”,形容白云的形态和颜色,使白云的形象更加生动。诗人还用“嵡嵸”、“崚嶒”、“皎皎”、“霏霏”等叠词,描绘了白云连绵不断、高峻、洁白、飘渺的特点,营造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最后,诗人描写了白云与绿林、青嶂、村落、仙鹤等景物之间的关系,突出了白云的孤高和超脱。

诗的后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先是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欣赏和对仙人踪迹难寻的遗憾。然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老朋友在京城做官,生活清闲自在,居室里挂着峨眉山的画,心胸像洞庭湖一样宽广。最后,诗人用“惜哉”二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自己未能与朋友一同欣赏美景的遗憾,以及对自己所向往的隐逸生活的追求。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对白云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d18220f37982cf79df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