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中的诗>秋夕书事寄友人>

秋夕书事寄友人,李中秋夕书事寄友人全诗,李中秋夕书事寄友人古诗,秋夕书事寄友人翻译,秋夕书事寄友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中

信断关河远,相思秋夜深。
砌蛩声咽咽,檐月影沈沈。
未遂青云志,那堪素发侵。
吟馀成不寐,彻曙四邻砧。

秋夕书事寄友人译文

音讯断绝,关山河岳遥远难及,深秋的夜晚,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台阶下的蟋蟀发出低微呜咽的叫声,屋檐上的月影也显得黯淡而沉寂。未能实现平步青云的志向,怎能忍受鬓发斑白的侵袭?吟诗之后难以入眠,直到天亮,四周邻居家传来捣衣的声音。

秋夕书事寄友人注释

  • 信断关河远:音信断绝,因为关山河岳阻隔,路途遥远。关河,指关隘和河流,泛指遥远的地方。
  • 相思秋夜深:思念之情在秋夜里显得格外深沉。
  • 砌蛩声咽咽:台阶下的蟋蟀发出呜咽的声音。砌,台阶。蛩,蟋蟀。咽咽,声音低微。
  • 檐月影沈沈:屋檐上的月影显得黯淡而沉寂。沈沈,昏暗,寂静的样子。
  • 未遂青云志:未能实现平步青云的志向。青云,比喻高位。遂,实现。
  • 那堪素发侵:怎能忍受鬓发斑白的侵袭。那堪,怎能忍受。素发,白发。侵,侵袭,指白发增多。
  • 吟馀成不寐:吟诗之后难以入眠。吟馀,吟诗之后。不寐,失眠。
  • 彻曙四邻砧:直到天亮,四周邻居家传来捣衣的声音。彻曙,彻夜,到天亮。砧,捣衣石。

秋夕书事寄友人讲解

这首诗是李中在秋夜抒发思念友人、感叹自身怀才不遇的诗作。全诗以“秋夕”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寂、清冷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首联点明题旨,写音信断绝,关山阻隔,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切思念。一个“断”字,一个“远”字,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无法沟通的无奈。

颔联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凄凉的氛围。“砌蛩声咽咽,檐月影沈沈”两句,运用了拟人和白描的手法,将秋夜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转入对自身命运的感叹。“未遂青云志,那堪素发侵”,诗人感叹自己壮志未酬,却又眼看年华老去,表达了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尾联以“吟馀成不寐,彻曙四邻砧”作结,写诗人因思念和感慨而难以入眠,只能听到邻居们彻夜捣衣的声音。这声音既是秋夜的真实写照,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清幽凄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体现了李中诗歌的风格特点。

李中[唐代]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1f71e6e73ec49e9c3d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