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登馀干古县城>

登馀干古县城,刘长卿登馀干古县城全诗,刘长卿登馀干古县城古诗,登馀干古县城翻译,登馀干古县城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登馀干古县城译文

高耸的古城与白云相接,千百年来荒凉地处在楚水之西。官府厅舍早已空空荡荡,只有秋草茂盛生长,城墙依旧存在,夜里传来乌鸦的啼叫。广阔的平江水面渺远无际,来往行人稀少,西下的太阳缓缓地向我这个客人低垂。沙滩上的鸟儿不知道世事变迁,依旧早出晚归地飞翔在弋阳溪边。

登馀干古县城注释

  • 馀干:县名,在今江西省境内。
  • 孤城:指孤立的城池。
  • 楚水: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江水,古代楚国的范围。
  • 官舍:官府的房舍。
  •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也叫雉堞,起防御作用。
  • 平江:指鄱阳湖。
  • 渺渺:辽阔的样子。
  • 亭亭: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夕阳缓缓下落。
  • 陵谷变:指地貌发生变化,比喻世事变迁。陵,大土山;谷,两山之间的低地。
  • 弋阳溪:在今江西省弋阳县境内。

登馀干古县城讲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登临馀干古县城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古城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点明地点,描绘了古城的地理位置和整体氛围。诗人登上高高的古城,感觉城池似乎与天上的白云相接,极言其高。而“万古荒凉”则点明了古城的历史悠久和如今的荒凉景象,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进一步描绘古城的衰败景象。曾经的官府厅舍如今已经空无一人,只有秋草在茂盛地生长,暗示了人事变迁。而城墙虽然依旧存在,却只能在夜里听到乌鸦的啼叫,更显凄凉。

颈联“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由景及人,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人眺望远方,只见广阔的平江水面渺远无际,来往的行人也显得十分稀少,暗示了此地的偏僻和荒凉。而西下的太阳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的心情,缓缓地向诗人低垂,更增添了离愁别绪。

尾联“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以沙鸟的自由自在反衬了人事的变迁和诗人的感伤。沙滩上的鸟儿不知道世事的变化,依旧每天早出晚归地飞翔在弋阳溪边,它们的生活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将古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01ad0b93595d8d6341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