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游的诗>稽山>

稽山,陆游稽山全诗,陆游稽山古诗,稽山翻译,稽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陆游

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平生爱山心,於此可无悔。
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
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
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
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
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
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
宁无度世人,谈笑见英概。
御风倘可留,为我倾玉瀣。

稽山译文

我曾领略过庐山的真面目,也曾攀登过终南山的背面,平生热爱山水的心意,在这里可以没有遗憾了。傍晚回到古老的会稽,打开门就与山相对望。奇峰秀丽宛如女子高耸的发髻,横亘的山岭像淡扫的眉黛。难道山也怜惜我的孤独愁绪,一天之中变化万千姿态?清风明月陪伴着我早晚,云雾烟霞让我看遍了天色的明暗。洗去了思念家乡的悲伤,更加增添了我对屋舍的喜爱。屋子的东边能看到很多山,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山中。难道就没有隐居避世的人,在谈笑中显露出非凡的气概?如果能够乘风停留,请为我倾洒甘甜的美酒。

稽山注释

  • 稽山: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
  • 康庐:指庐山,在今江西九江。
  • 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 会稽: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
  • 绾髻鬟(wǎn jì huán):盘起发髻。形容山峰耸立的样子。髻鬟,妇女头上梳的发髻。
  • 扫眉黛:用黛画眉。形容山岭的青翠。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
  • 孤愁:孤独的愁绪。
  • 明晦:明亮和昏暗。
  • 故乡悲:思念家乡的悲伤。陆游晚年回到故乡山阴(今绍兴),这里既是故乡,又非久居之地,因此有“故乡悲”。
  • 东偏:东边。指作者住所的东边。
  • 寝食鲜不在:睡觉吃饭时很少不在山中。形容与山亲近。
  • 度世人:隐居避世的人。
  • 英概:非凡的气概。
  • 御风:乘风。
  • 玉瀣(yù xiè):美酒。传说中的仙人饮用的甘露。

稽山讲解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归隐会稽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水的挚爱,以及在山水间排遣忧愁、寻求慰藉的心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充满了诗人对山水的赞美和热爱。

首联以“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开篇,点明诗人曾游历过庐山和终南山,为下文抒发爱山之情作铺垫。“平生爱山心,於此可无悔”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平生酷爱山水的心愿,如今在会稽山得以实现,感到十分满足,没有任何遗憾。

颔联“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写诗人傍晚回到会稽山,打开门就与山相对望,可见其住所与山是如此的接近。 “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以生动的比喻描写了会稽山的美丽景色,将山峰比作女子高耸的发髻,将山岭比作女子淡扫的眉黛,形象而传神,也流露出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颈联“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写山似乎也怜惜诗人的孤独愁绪,一天之中变化万千姿态,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山水对诗人的慰藉之情。诗人早晚有清风明月相伴,看遍云雾烟霞的明暗变化,感到十分惬意。

尾联“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宁无度世人,谈笑见英概。御风倘可留,为我倾玉瀣”写诗人回到会稽山后,洗去了思念家乡的悲伤,更加喜爱自己的屋舍。屋子的东边能看到很多山,诗人几乎时时刻刻都在山中。他相信这里一定有隐居避世的人,在谈笑中显露出非凡的气概。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留恋之情,希望能够乘风停留,并希望有人能为自己倾洒甘甜的美酒,尽情享受山水之乐。

全诗表达了陆游热爱山水,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诗人将山水人格化,赋予其情感和生命,使山水与诗人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陆游[宋代]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e70066ea6210949f57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