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火流石铄如钅敖,尤更炽于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_无停手,几至欲焦头。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
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柘槁,民瘼庶其瘳。
清入诗脾里,一笑解吾忧。
大家都搜:
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火流石铄如钅敖,尤更炽于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_无停手,几至欲焦头。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
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柘槁,民瘼庶其瘳。
清入诗脾里,一笑解吾忧。
水调歌头(暑中得雨)译文
今年重庆的炎热,胜过了岭南一带。太阳炙烤石头,像金属熔化一般,比秋老虎还要厉害。
整天衣襟都被汗水浸透,半夜扇子也不停歇,几乎要把头烤焦了。世上难道缺少凉爽的地方吗?我却老了,被困在这座山中。
幸亏老天爷可怜我们这些百姓,从龙湫降下雨水。顷刻之间,像天上的水瓢倾泻而下,滋润了西边的田野。
荡涤了天地间的炎热,苏醒了干枯的草木,百姓的疾苦或许能减轻一些。清凉之意渗入诗人的心脾,让我一笑解除了忧愁。
水调歌头(暑中得雨)注释
水调歌头(暑中得雨)讲解
这首词是李曾伯在重庆任职时,因酷暑难耐,久旱逢甘霖而作。词的上阕描写了渝州酷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被困于炎热之地的苦闷之情。下阕描写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以及雨水给百姓带来的希望。
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酷暑和甘霖的景象。“火流石铄如铄,尤更炽于秋”一句,用金属熔化来形容太阳的炙烤,极具表现力。“天瓢倾下足西畴”一句,用“天瓢”比喻雨水之大,令人印象深刻。
这首词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词中“赖苍灵,怜赤子,起龙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感激之情。“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柘槁,民瘼庶其瘳”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雨水能减轻百姓疾苦的美好愿望。
全词语言流畅,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e6ec88be15b987cce85.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