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机的诗>拟明月何皎皎诗>

拟明月何皎皎诗,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全诗,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古诗,拟明月何皎皎诗翻译,拟明月何皎皎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魏晋] 陆机

安寝北堂上。
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
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
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
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
离思难常守。

拟明月何皎皎诗译文

安心地睡在北堂之上,明亮的月光照进了我的窗户。

月光照耀着,洒下盈盈的光辉,想要捧起它,却无法盈满手掌。

凉爽的秋风回旋在曲折的房舍,寒冷的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鸣叫。

徘徊不前,感叹时节的变化,我离家远行已经很久了。

四处做官,终究一事无成,离别之情难以长久压抑。

拟明月何皎皎诗注释

  • 拟:模仿。此指模仿汉代无名氏的《明月何皎皎》。
  • 北堂:房屋的北面,一般是居室。
  • 牖(yǒu):窗户。
  • 揽:取,摘取。
  • 盈:满。
  • 曲房:弯曲的房屋,指住所。
  • 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样子。
  • 节物:时节景物。指秋天的景象。
  • 我行:我离家远行。
  • 永已久:已经很久了。
  • 游宦:在外做官。
  • 离思:离别之情。
  • 常守:长久地守住,指压抑住离别之情。

拟明月何皎皎诗讲解

陆机的这首《拟明月何皎皎》是一首抒情诗,模仿了汉代古诗《明月何皎皎》,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仕途失意的复杂情感。

诗歌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诗人本想在北堂安睡,但明亮的月光却透过窗户照了进来,引起了他的思绪。“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月光皎洁,却无法触摸,这既表现了月光的虚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周围的景物。“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寒蝉,这些典型的秋季意象,烘托出萧瑟、凄凉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伤。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诗人徘徊不前,感叹时节的变化,也感叹自己离家已久。这一句承上启下,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

最后,诗人直抒胸臆。“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四处奔波做官,却一事无成,离别之情也难以长久压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叹,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仕途失意的复杂情感。诗中“明月”、“凉风”、“寒蝉”等意象的运用,也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陆机[魏晋]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b6a37bb4216fe222b1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