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林逋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全诗,林逋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古诗,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翻译,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湖上玩佳雪,相将惟道林,早烟村意远,春涨岸痕深。
地僻过三径,人闲试五禽。
归桡有余兴,宁复此山阴。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译文

在西湖欣赏美丽的雪景,相伴而来的只有虚白上人这样的高僧。清晨的炊烟,更显村落的意境深远,春潮上涨,岸边的痕迹也加深了。这地方偏僻,值得效仿陶渊明“三径”隐居,我与上人都悠闲,可以试试华佗的“五禽戏”。归舟还带着游兴,哪里还用羡慕王羲之隐居的山阴呢?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注释

  • 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著名诗人,与林逋为好友。
  • 虚白上人:一位僧人,与林逋交好。
  • 道林:指东晋高僧支遁,字道林,喜好山水,常与名士交往。这里借指虚白上人。
  • 早烟村意远:清晨的炊烟,使村落显得意境深远。
  • 春涨岸痕深:春潮上涨,岸边的痕迹变得更深。
  • 三径:指陶渊明的隐居之处。《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之句。
  • 五禽:指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创造的健身方法。
  • 归桡:归来的船桨,指归舟。
  • 山阴:指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名士王羲之隐居的地方。王羲之曾在山阴兰亭与友人聚会,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与梅尧臣、虚白上人在雪中同游西湖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雪后西湖的清幽景色,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隐逸自适的心境。

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湖上玩佳雪”,简洁明了地交代了赏雪的地点和事件。“相将惟道林”,表明一同赏雪的只有虚白上人,用“道林”比喻上人,突出了上人的高洁品格,也暗示了诗人与上人之间的志趣相投。

颔联描绘了雪后西湖的景色。“早烟村意远,春涨岸痕深”,清晨的炊烟,衬托出村落的宁静和意境的深远;春潮上涨,岸边的痕迹也加深了,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丝生机。这两句以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雪景图,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颈联抒发了诗人的隐逸之情。“地僻过三径,人闲试五禽”,这地方偏僻幽静,可以像陶渊明一样隐居;诗人与上人都很悠闲,可以试试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诗人以陶渊明和华佗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满足之情。“归桡有余兴,宁复此山阴”,归舟还带着游兴,又何必羡慕王羲之隐居的山阴呢?诗人认为自己当下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不必羡慕古人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心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隐逸自适的心境。诗中运用了典故,如“三径”、“五禽”、“山阴”,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6e9c090c764906f4ab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