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过的诗>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刘过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全诗,刘过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古诗,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翻译,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过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
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
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
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
旌旗蔽满寒空。
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
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
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译文

身着猩红色官袍,腰系玉带,远远望去,皇帝的仪仗队如翠鸟般华丽,御马行进时宛如蛟龙腾飞。文武百官簇拥而出,如貂蝉般美丽,千官汇聚,如鱼鳞般密集。军队连绵不绝,宛如貔貅般勇猛,数万铁骑紧随其后,如云朵般拥簇。

在细柳营中,阅兵仪式开始,将士们身穿的团花战袍显得格外窄小,人们纷纷指向那位威风凛凛的将领,说他就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山西的将领们,世代相传精通兵法韬略,是五代元老。

旌旗遮蔽了整个寒冷的天空,军队摆开鱼鳞般的阵势,从容不迫地驻扎在虎帐之中。想象着刀锋寒光闪闪,宛如白雪一般,纵横交错,随时准备出鞘;箭矢如雨般飞落,弓弦震动,发出如霹雳般的巨响。

威名震慑边境,气概吞噬胡人,惨淡的尘沙被北风吹向远方。中兴的大业,就看君王英明神武,驾驭各位英雄豪杰了。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注释

  • 沁园春:词牌名。
  • 御阅:皇帝阅兵。
  • 郭殿帅:指郭子仪的后代,担任殿帅(禁军统领)的将领。
  • 玉带猩袍:指高级官员的服饰。玉带,以玉装饰的腰带。猩袍,猩红色官袍。
  • 翠华:皇帝的仪仗队。翠,指翠鸟的羽毛,用作装饰。
  • 貂蝉:汉代官帽上的装饰,借指文武百官。
  • 貔貅: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
  •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此处借指阅兵场所。
  • 团花袍:绣有团花的官袍。
  • 汾阳郭令公:指唐代名将郭子仪,曾被封为汾阳郡王。
  • 韬钤(tāo qián):指兵法、韬略。
  • 元戎:指有功勋的将领。
  • 鱼阵:古代的一种阵法,军队排列成鱼鳞状。
  • 虎帐:将帅的营帐。
  • 脱鞘:拔出刀。
  • 胡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尘沙:尘土和沙砾。
  • 北风:指战争带来的寒冷和萧瑟。
  • 中兴事:指恢复国家大业。
  • 君王神武:指君王英明神武。
  • 驾驭英雄:指君王能够任用和统领英雄人物。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讲解

这首《沁园春》是刘过在南宋时期为一位郭子仪后代的殿帅所作的。词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将领的赞美和期望,同时也寄托了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 上阕:描写了皇帝阅兵的盛大场面,以及将领的威武形象。通过“玉带猩袍”、“翠华”、“龙”、“貂蝉”、“鳞集”、“貔貅”、“云从”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宏的氛围。重点突出了将领的身份和功绩,暗示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家世。
  • 中阕:描写了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威慑力。“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等句子,展现了军队的严整和将领的沉着。 “刀明似雪”、“箭飞如雨”、“霹雳鸣弓”等句子,则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 下阕: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信心。 “威撼边城,气吞胡虏”展现了将领的威慑力,也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最后,作者将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希望他能够英明神武,驾驭英雄,最终实现中兴大业。

这首词语言豪放,气势磅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它不仅赞美了将领的英勇,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在艺术上,学习了苏轼词的豪放风格,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刘过[宋代]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4fe802e8c76b8b7f73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