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隐的诗>途中逢刘知远>

途中逢刘知远,罗隐途中逢刘知远全诗,罗隐途中逢刘知远古诗,途中逢刘知远翻译,途中逢刘知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罗隐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只言无事贵,不道致身闲。
别渚莲根断,归心桂树顽。
空劳钟璞意,尘世隔函关。

途中逢刘知远译文

在吴楚一带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我仿佛置身于隐士巢父、许由和名士季札、孟尝君之间。世人只说无所事事最为可贵,却不知功成身退、悠闲度日才是真正的安逸。

离别的水渚边,莲藕般的牵挂已被斩断;归隐的心意如同桂树般坚定不移。即使你有像钟离昧那样慧眼识璞玉的本领,也难以发现我这颗被尘世阻隔在函谷关外的隐逸之心。

途中逢刘知远注释

  • 吴楚:指吴地和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烟波:烟雾笼罩的江面,形容水面广阔。
  •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的代表。相传尧帝要禅让给许由,许由不受,逃到箕山隐居;巢父听到这件事后,认为许由玷污了他的耳朵,跑到河边洗耳。
  • 季孟:季札和孟尝君。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的贤人,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士,以广纳贤士著称。这里泛指贤人名士。
  • 致身闲:使自身处于清闲安逸的状态。致身,安置自身。
  • 别渚:离别的水边。渚,水中小块陆地。
  • 莲根断:比喻断绝尘缘。莲藕的根茎藕断丝连,这里用“断”来表示彻底断绝。
  • 桂树顽:比喻归隐之心坚定不移。桂树生长缓慢,喻指意志坚定。顽,坚定,顽固。
  • 钟璞:指钟离昧识破璞玉的故事。钟离昧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传说他能辨识未经雕琢的美玉。这里比喻识别人才的眼光。
  • 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古时为重要的关隘,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这里比喻尘世的阻隔。

途中逢刘知远讲解

这首诗是诗人罗隐在旅途中遇到刘知远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情。

首联描写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心境。诗人身处吴楚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联想到古代的隐士和名士,表明自己也想远离尘世,过着像他们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颔联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贵”与“闲”的看法。世俗之人认为无所事事是最可贵的,但诗人认为,真正的可贵在于功成身退后的清闲和安逸。

颈联描写了诗人决心归隐的坚定意志。“别渚莲根断,归心桂树顽”,诗人用莲藕断绝和桂树的坚定来比喻自己与尘世的决裂和归隐之心的不可动摇。

尾联感叹自己的隐逸之心不被人理解。“空劳钟璞意,尘世隔函关”,诗人自比璞玉,希望有人能够像钟离昧一样发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尘世的阻隔就像函谷关一样难以逾越,使得自己的隐逸之心难以实现。

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罗隐[唐代]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2fac2dd4ad3ff61a00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