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处权的诗>寄昙晦二首其一>

寄昙晦二首其一,李处权寄昙晦二首其一全诗,李处权寄昙晦二首其一古诗,寄昙晦二首其一翻译,寄昙晦二首其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处权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寄昙晦二首其一译文

大道真理本无南北之分,殊途同归,你远去参访丛林并非真正有所追求。 归根结底,我们这一生都充满扰攘,回首往昔,又有哪件事不是在悠悠岁月中度过? 寺院里撞钟击鼓,千人共食,放下执念与分别,即使历经万劫也能得到解脱。 我希望早晚能与你在岩下寺庙相会,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相对清谈。

寄昙晦二首其一注释

  • 昙晦:僧人的法号。
  • 道:指佛教的真理、道法。
  • 南北:佛教传入中国后,因地域、师承等不同,形成南北不同的派别。这里指真理本身没有地域之分。
  • 丛林:指僧众聚集修行的寺院。
  • 扰扰:纷乱不安的样子。
  • 悠悠:漫长,长久。
  • 撞钟击鼓千人饭:寺庙里僧众共同用餐的景象。
  • 戴角披毛万劫休:佛教语,指放下执念与分别,纵然经历无数劫难也能得到解脱。戴角披毛,指脱离畜生道。
  • 蚤晚:早晚,迟早。
  • 岩下寺:指山岩下的寺庙。
  • 对床:指两人并床而卧,促膝谈心。
  • 飕飕:形容风雨的声音。

寄昙晦二首其一讲解

这首诗是李处权写给僧人昙晦的,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佛理。诗人认为,大道本无南北之分,殊途同归。昙晦远赴丛林参访,可能并非真正为了追求真理,而是陷入了形式主义。

颔联感叹人生。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充满扰攘,回首往事,似乎一切都在悠悠岁月中流逝。

颈联描绘寺院生活。诗人描绘了寺院里僧众共同生活、修行的场景,并用“戴角披毛万劫休”一句,表达了放下执念、求得解脱的佛教思想。

尾联表达了诗人与昙晦相会的愿望。诗人希望早晚能与昙晦在岩下寺庙相会,在清静的环境中,促膝谈心,共同探讨佛理。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理的感悟。诗中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有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解脱的思想。

李处权[宋代]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a1103728397af29ead2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