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临别送张諲入蜀>

临别送张諲入蜀,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全诗,李颀临别送张諲入蜀古诗,临别送张諲入蜀翻译,临别送张諲入蜀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
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
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
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
孤云伤客心,落日感君深。
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蜀江流不测,蜀路险难寻。
木有相思号,猿多愁苦音。
莫向愚山隐,愚山地非近。
故乡可归来,眼见芳菲尽。

临别送张諲入蜀译文

一出家门就成了异乡之客,心中茫然若失,徒然悲伤。四海漂泊,只身一人,茫茫人海,不知该去向何方。 经历高山又渡过流水,无数的遗憾伴随着千万的思虑。在剑阁遥望梁州,那里将是你伤心断肠的地方。 天边孤云令人伤感,落日余晖更使你感触良深。梦里依稀是长满芦苇的沙洲,天边可见成片的橘柚树林。 蜀江水流深不可测,蜀道险峻难以寻觅。树木中有被称为相思树的,猿猴的叫声也充满了哀愁。 不要隐居在愚山,因为那里地处偏远,难以到达。还是回到故乡来吧,眼看着美好的春光就要消逝了。

临别送张諲入蜀注释

  • 张諲(yīn):作者的朋友,入蜀地。
  • 徒御:指徒步的仆从。这里泛指随从人员。
  • 四海维一身:意为漂泊四海,孤身一人。维:是。
  • 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是入蜀的要道。
  • 梁州:古州名,约在今四川省汉中市一带。
  • 蒹葭渚(jiān jiā zhǔ):长满芦苇的沙洲。蒹葭,芦苇。渚,水中小块陆地。
  • 橘柚林:成片的橘柚树林。橘柚,都是柑橘类的果树。
  • 相思号:指相思树,传说其木材能引起相思之情。号,称呼。
  • 愚山:山名,在今四川省境内,具体位置不详。
  • 芳菲尽:指美好的春光消逝殆尽。芳菲,花草,指美好的春色。

临别送张諲入蜀讲解

这首诗是李颀为友人张諲入蜀送别时所作,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蜀道之行的担忧。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离愁别绪。

首联“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点明了送别的主题,一出家门就成了异乡之客,预示着离别之苦。诗人用“惘然”一词,表达了心中茫然若失、不知所措的复杂情感。

颔联“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进一步渲染了离别之愁。诗人感叹自己孤身漂泊,不知该去向何方,又想到友人入蜀要经历千山万水,心中更是充满了忧虑。

颈联“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孤云伤客心,落日感君深”,描写了友人入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剑阁是入蜀的要道,梁州是蜀地的中心,诗人想象友人站在剑阁遥望梁州,心中定会充满离愁别绪。孤云和落日,也象征着孤独和失落,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尾联“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蜀江流不测,蜀路险难寻。木有相思号,猿多愁苦音。莫向愚山隐,愚山地非近。故乡可归来,眼见芳菲尽”,诗人描绘了蜀地的风物人情,以及对友人的劝慰和期盼。诗人梦中依稀可见蜀地的蒹葭渚和橘柚林,但蜀江水流湍急,蜀道险峻难行,更令人担忧。诗人还劝慰友人不要隐居在偏远的愚山,还是回到故乡来吧,眼看着美好的春光就要消逝了,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深切期盼。

全诗情景交融,语言流畅自然,充满了离愁别绪。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友人的劝慰和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ce1d33b9cf1083e134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