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颀的诗>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

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李颀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全诗,李颀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古诗,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翻译,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颀

西楼对金谷,此地古人心。
白日落庭内,黄花生涧阴。
四邻见疏木,万井度寒砧。
石上题诗处,千年留至今。

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译文

西楼遥对金谷,此地曾是古代贤士游赏之处。 白日西沉,光辉洒落庭院之中,向阳之处的黄花在山涧背阴处独自开放。 四面邻居家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家家户户都能听到傍晚时分传来的捣衣声。 在石头上题诗的地方,千年之后依然保存至今。

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注释

  • 宴:宴请,聚会。
  • 陈十六:指作者的朋友陈氏,排行十六。
  • 楼枕金谷:楼房依傍着金谷园旧址。金谷,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 西楼:指宴饮的楼阁,因位于金谷园以西而得名。
  • 金谷:即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园林,以豪华著称,常在此宴请宾客。
  • 古人心:指古代贤士,此处指石崇及其宾客。
  • 庭内:庭院之中。
  • 涧阴:山涧背阴处。
  • 疏木:稀疏的树木。
  • 万井:形容居民众多。井,古时八家为一井。
  • 寒砧:寒夜里捣衣所用的石砧。砧,垫在衣物下用以捶打的石板。
  • 题诗处:指石崇当年在金谷园中题诗的遗迹。

宴陈十六楼(楼枕金谷)讲解

这首诗是李颀在朋友陈十六的楼上宴饮时所作,描写了金谷园遗址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点明地点和主题,诗人站在西楼上,遥望金谷园的故址,感慨这里曾是古代贤士游乐的地方,为全诗奠定了怀古的基调。“古人心”三字,既是对石崇及其宾客的追忆,也暗含了对繁华易逝的叹息。

颔联描写眼前的景色,日落西山,庭院中洒满了余晖,而山涧的背阴处,黄花依旧开放。这明暗对比,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世事的变迁。黄花在背阴处开放,也象征着即使在困境中,生命依然顽强。

颈联通过“四邻见疏木,万井度寒砧”来描绘周围的环境,四面邻居家隐约可见稀疏的树木,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能听到捣衣的声音,生活气息浓厚,与金谷园的昔日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点明主旨,当年石崇在金谷园中题诗的地方,千年之后依然保存至今,引发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短暂,唯有诗文才能流传千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金谷园遗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李颀[唐代]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c486120409edbfc6df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