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世民的诗>三层阁上置音声>

三层阁上置音声,李世民三层阁上置音声全诗,李世民三层阁上置音声古诗,三层阁上置音声翻译,三层阁上置音声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世民

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
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
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三层阁上置音声译文

华美的宴席伴着夕阳的余晖转移,紫色的楼阁被夜晚的雾气笼罩。歌舞的尘埃在楼栋间交织,舞动的身影在台阶上相互连接。三种乐器的声音交织流动,各种弦乐的声响混杂在一起。这里不像秦楼那样,只能空学仙人吹箫,徒劳无功。

三层阁上置音声注释

  • 绮筵:华美的宴席。绮,有文彩的丝织品,这里形容筵席的华丽。筵,铺在地上的垫子,宴席。
  • 暮景:傍晚的景色,夕阳的余晖。
  • 紫阁:指华丽的楼阁,因其颜色而得名。
  • 宵烟:夜晚的雾气,笼罩在楼阁上,增添了朦胧感。
  • 隔栋:楼栋之间,指歌舞表演发生在不同的建筑物之间。
  • 歌尘:歌舞时扬起的灰尘,形容歌舞表演的盛况。
  • 分阶:台阶之上,指舞者分布在不同的台阶上。
  • 舞影:舞动的身影。
  • 声流三处管:指三种乐器的声音在不同的地方流动。管,指管乐器。
  • 响乱一重弦:指各种弦乐器的声音混杂在一起。重,指重复,也形容弦乐器众多。
  • 秦楼:泛指富丽堂皇的楼房,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吹箫空学仙:典故出自春秋时期萧史善于吹箫,秦穆公将女儿嫁给他,后二人乘龙而去,成为神仙的故事。这里指徒劳无功地学习仙术。

三层阁上置音声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廷中举行盛大宴会,观赏歌舞表演的场景。全诗以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和欢乐。

首联“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点明了宴会的时间和地点,傍晚时分,华美的宴席转移到紫色的楼阁中,夜晚的雾气笼罩着楼阁,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颔联“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描绘了歌舞表演的盛况,歌舞的尘埃在楼栋之间交织,舞动的身影在台阶上相互连接,表现了表演的规模之大和参与人数之多。

颈联“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喧闹气氛,三种乐器的声音在不同的地方流动,各种弦乐器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热闹非凡的音乐氛围。

尾联“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虚无缥缈的神仙生活的否定。诗人认为,与其像秦楼上的萧史那样,空学仙人吹箫,不如享受眼前的欢乐和富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宫廷宴会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和对虚幻仙境的否定。诗歌语言华丽,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世民[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c3952a91e427d4b25b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