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岛边采珠的客人,向西望去,人世间像是被银河阻隔。
重重叠叠的波浪耸立如云,无边无际的沙滩与月光相连一片洁白。
海中的洞穴难以寻觅,水底的鲛人也只是半相识。
黑色的蚌壳初开时珠光短暂显现,想靠近骊龙却被它的威严所震慑。
采珠人在风浪中辛苦一生,直到白头,得到珍珠后却后悔当初的追求。
隋侯去世已经几千年了,如今的世俗之人只会肤浅地嘲笑他。
燕昭王为了招揽贤士而筑起黄金台,各地的豪杰俊士闻风而来。
秦始皇焚烧书籍,坑杀儒生,即使近在咫尺,也感觉像是相隔千里。
去年八月我在幽州和并州一带,在昭王陵墓边哭泣衰败的秋草。
今年二月我游历函谷关,在秦朝的城外悲叹残破的山河。
黄河岸边,山脚路旁,车马稀疏,夕阳西下,青烟缭绕着五陵的树木。
我这个关东多病的儒生流落到梁城,五年来已经十次遇到战乱。
乱兵焚烧百姓的房屋,甚至吃人肉,他们的贪婪之心就像狼虎一样永远无法满足。
城里笼罩着愁云,城门紧闭,城头的野草,春天来了又重新变绿。
那些忠诚刚烈的臣子,为了坚守节义而不屑于为自己谋划。
厅堂上的英雄豪杰惨死在刀剑之下,而曾经地位低下的仆役却坐上了高官显贵的车子。
千百年来,最让人伤心的是汴河的流水,阴沉的天空下,夕阳西沉,悲凉的风声四起。
《六叹》是李涉的一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一首 诗歌以采珠客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困惑。采珠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追求珍贵的珍珠,但最终却发现得珠之后反而感到后悔,因为他们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诗人借此讽刺了世人对名利的过度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最后,诗人又以隋侯为例,讽刺了那些只看到利益而没有道义的人。
第二首 诗歌通过燕昭王和秦始皇的对比,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暴政的批判。燕昭王广纳贤才,使得燕国强大起来,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秦朝迅速灭亡。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统治者重视人才的期望,以及对暴政的强烈谴责。诗人以自身的经历,描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统治者的残暴。
第三首 诗歌表达了对忠臣烈士的敬佩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那些忠于朝廷的臣子为了坚守节义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那些曾经地位低下的仆役却因为时势的变化而飞黄腾达。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忠臣烈士的敬佩,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对汴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悲叹。
总的来说,《六叹》是一组充满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