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骆宾王的诗>挑灯杖>

挑灯杖,骆宾王挑灯杖全诗,骆宾王挑灯杖古诗,挑灯杖翻译,挑灯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骆宾王

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
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挑灯杖译文

灯烛的本质并非贪图热量,燃烧的心又怎会畏惧煎熬? 终究明白自己无法滋润自身,又何处需要脂膏来供养?

挑灯杖注释

  • 禀质:天生的资质,本质。
  • 贪热:贪图热量,指灯烛燃烧发光发热。
  • 焦心:指灯烛燃烧时,灯芯被火焰炙烤的状态,形容内心焦灼。
  • 惮(dàn)熬:害怕煎熬。惮,畏惧,害怕。熬,煎熬,忍受痛苦。
  • 自润:滋润自身。指灯烛燃烧时,无法自我补充或恢复。
  • 脂膏:油脂,比喻滋养之物。

挑灯杖讲解

这首《挑灯杖》是骆宾王的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灯烛,表达了自己清高自守、不求外物的品格。

首联“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写灯烛的特性。灯烛燃烧发光并非贪图热量,即使灯芯被火焰煎熬,也毫不畏惧。这两句从正反两面突出了灯烛的奉献精神和坚韧品质。

颔联“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进一步深化了灯烛的形象。灯烛燃烧自身,照亮他人,却无法滋润自己,因此也就不需要任何脂膏来供养。这两句表明了灯烛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却意蕴深刻。诗人通过对灯烛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不贪图享受、不求外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社会上那些贪图享受、损人利己之人的讽刺。这首诗以物喻人,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骆宾王[唐代]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ad9b11171688675405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