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景熙的诗>重游镜曲次韵>

重游镜曲次韵,林景熙重游镜曲次韵全诗,林景熙重游镜曲次韵古诗,重游镜曲次韵翻译,重游镜曲次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景熙

青眼重逢白发新,旧游却恐是前身。
野鸠妒客招呼雨,江燕随人管领春。
曾附仙舟追李郭,独提诗律继黄陈。
镜中恨不移家住,山水苍苍老钓纶。

重游镜曲次韵译文

再次相见,你我都是满头白发,彼此以青眼相待,情谊深厚如初。重游旧地,恍惚间竟疑心自己是前世之人。野鸠似乎嫉妒有客人来访,不停地鸣叫,像是要呼唤雨水。江燕则好像陪伴着我,主管着这美好的春天。当年我曾梦想追随李白、郭子仪那样的人物,乘着仙舟遨游,如今只能独自苦吟诗歌,继承黄庭坚、陈师道的衣钵。真恨不得把家搬到镜曲来住下,在这苍茫的山水间,悠闲地垂钓度过余生。

重游镜曲次韵注释

  • 青眼:喜爱、重视的目光。与“白眼”相对。
  • 旧游:过去游览的地方。
  • 前身:前世。
  • 野鸠:野外的斑鸠。
  • 管领:主管,管理。
  • 仙舟:神仙乘坐的船。
  • 李郭:指唐代的李白和郭子仪。李白有仙才,郭子仪功勋卓著,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抱负。
  • 黄陈:指宋代的黄庭坚和陈师道,他们都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诗人用此表明自己致力于诗歌创作。
  • 镜曲:地名,具体地点待考。可能指诗人重游的地方,因其山水如镜而得名。
  • 钓纶:钓鱼的丝线,代指钓鱼。

重游镜曲次韵讲解

这首诗是林景熙重游镜曲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地重游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青眼重逢白发新,旧游却恐是前身”,写重逢之喜和时光流逝之感。诗人与友人重逢,彼此都已是满头白发,但情谊却依然深厚。重游旧地,诗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甚至觉得自己仿佛是前世之人,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颔联“野鸠妒客招呼雨,江燕随人管领春”,描写了镜曲的自然景色。野鸠的鸣叫,江燕的飞舞,都充满了生机,也烘托了诗人重游故地的喜悦心情。诗人将野鸠的叫声描写成“妒客招呼雨”,将江燕描写成“随人管领春”,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使景色更加生动。

颈联“曾附仙舟追李郭,独提诗律继黄陈”,回忆了诗人年轻时的抱负和如今的现实。诗人年轻时曾梦想追随李白、郭子仪那样的人物,建功立业,如今却只能独自苦吟诗歌,继承黄庭坚、陈师道的衣钵。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妥协。

尾联“镜中恨不移家住,山水苍苍老钓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恨不得把家搬到镜曲来住下,在这苍茫的山水间,悠闲地垂钓度过余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故地重游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林景熙[宋代]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83b8906c591e8b5f6c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