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沉沉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大家都搜:
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沉沉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译文
谢灵运喜爱山水,这种情怀千年之后你我相同。你结庐建亭依傍着翠绿的山峦,砍伐树木开辟出幽静的林间小径。孤峰耸立,直插云霄,一条小路蜿蜒而去,没有尽头。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等候客人,在云雾缭绕的树林中礼拜僧人。站在这里,心胸开阔,仿佛看到了茫茫大海,清风也从远方吹来。当年王羲之辞官隐居,也曾驻足山谷口,高官的仪仗在烟雾和彩虹中若隐若现。寺庙里香火鼎盛,空气中弥漫着沉沉的香味,抬头仰望,仿佛能看到遥远的天空。你想要独自隐居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百姓们仍然思念像谢安那样能担当重任的贤才。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注释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题赠友人萧昕所建幽寂亭的诗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逸情怀的理解和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渴望隐退,但又心系苍生的复杂情感。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幽寂亭的景色和环境,突出了其清幽、脱俗的特点。诗人用“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起笔,将萧昕与谢灵运相提并论,赞扬他喜爱山水的高雅情趣。接下来的几句,具体描绘了幽寂亭的景物,如翠绿的山峦、幽静的小径、耸立的孤峰、缭绕的云雾,以及远处的沧洲和清风,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和期许。诗人以王羲之和谢安为例,暗示萧昕不应只沉溺于个人的隐逸,而应像谢安那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百姓做出贡献。“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一句,既是对萧昕的劝慰,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向往隐逸,但仍然心系苍生,渴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刘长卿诗歌的独特风格。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46ba42fb053f24f9a63.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