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平居遗兴>

平居遗兴,林逋平居遗兴全诗,林逋平居遗兴古诗,平居遗兴翻译,平居遗兴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有甚余闲得解嘲,高慵时把几桯敲。
卑孜晚鸟沉幽语,历刺烟篁露病梢。
草野交游披褐见,神仙书史点朱抄。
皇朝不是甘逃挝,争向心如许与巢。

平居遗兴译文

闲暇之时,还能有什么可用来排遣烦闷?不过是懒散地倚靠着几案,偶尔敲击几下而已。 傍晚时分,低飞的鸟儿发出沉闷而幽微的叫声,饱经风霜的竹子在烟雾中显露出病态的枝梢。 在乡野间与朋友交往,穿着粗布衣裳便可相见,翻阅神仙传记和史书,用朱笔圈点其中的精妙之处。 我并非甘愿逃避朝廷的征召,只是我的心境啊,早已像许由那样,只想在山林中筑巢隐居了。

平居遗兴注释

  • 平居遗兴: 平常家居时排遣兴致。
  • 有甚: 有什么。
  • 解嘲: 排遣烦闷。
  • 高慵: 高卧慵起,形容懒散。
  • 几桯(chēng): 小桌子。
  • 卑孜: 低飞。
  • 沉幽语: 沉闷幽微的叫声。
  • 历刺: 经历风霜摧残。
  • 烟篁(huáng): 笼罩在烟雾中的竹子。
  • 病梢: 枯萎的枝梢。
  • 草野: 乡野。
  • 披褐: 穿着粗布衣裳。褐,粗布衣。
  • 朱抄: 用朱笔圈点。
  • 皇朝: 指当时的朝廷。
  • 甘逃挝(wō): 甘愿逃避征召。挝,古代打击乐器,引申为征召。
  • 争向: 难道不是,反问语气。
  • 许与巢: 指许由隐居巢父的故事。许由,传说中的隐士,尧帝想把天下让给他,他逃到箕山隐居,洗耳于颍水。巢父,也是隐士,不愿听许由洗耳之事,牵牛饮水于上游。这里用他们的故事来表达自己隐居的意愿。

平居遗兴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晚年隐居生活的心境写照。诗人通过描写平居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志趣。

首联点明主题,诗人坦言自己平居无事,只能以敲击几案来排遣闲愁。颔联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低飞的鸟儿发出幽微的叫声,饱经风霜的竹子显露出病态的枝梢,渲染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颈联描写诗人与乡野朋友的交往,以及读书抄录的生活,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尾联则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并非甘愿逃避朝廷的征召,而是因为自己的心境早已像许由那样,只想隐居山林。

全诗语言平淡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诗中运用了典故,如“许与巢”,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在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情况下,选择归隐田园,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2a5377cc4cbdaddbc8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