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端的诗>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

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李端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全诗,李端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古诗,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翻译,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端

君家旧林壑,寄在乱峰西。
近日春云满,相思路亦迷。
闻钟投野寺,待月过前溪。
怅望成幽梦,依依识故蹊。

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译文

你家旧日的山林,隐居在重重叠叠山峰的西面。近来春天云雾弥漫,彼此思念之情也更加迷茫。听说你常在野寺听钟声,等待月亮升起后才走过门前的溪水。我惆怅地遥望,常常在梦中才能见到你,隐约还能辨认出你走过的旧路。

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注释

  • 酬:酬答,回复。
  • 前大理寺评事:指张芬。大理寺是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评事是其中的一种官职。
  • 林壑(hè):指山林。壑,山谷。
  • 乱峰:指重叠的山峰。
  • 相思路亦迷:意谓思念之情也因春云弥漫而迷茫。
  • 投:前往。
  • 野寺:荒野中的寺庙。
  • 前溪:门前的溪流。
  • 怅望:惆怅地遥望。
  • 幽梦:隐约的梦境。
  • 依依:隐约,不清楚的样子。
  • 故蹊(xī):旧路。蹊,小路。

酬前大理寺评事张芬讲解

这首诗是李端写给张芬的酬赠之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的友人张芬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清幽,语言含蓄,情景交融。

首联点明张芬隐居的地点,用“旧林壑”、“乱峰西”营造出一种幽深僻静的环境,暗示了友人隐逸的生活状态。

颔联写春日景色, “春云满”既是实景描写,也烘托了诗人思念友人的情感。“相思路亦迷”,更将思念之情与春日迷蒙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使情感更加浓郁。

颈联描写张芬隐居生活的情趣, “闻钟投野寺,待月过前溪”,诗人想象友人听着野寺的钟声,待到月亮升起时才缓缓走过溪水,表现了友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尾联抒发诗人怅惘之情。“怅望成幽梦,依依识故蹊”,诗人因思念友人而经常在梦中相见,梦中依稀还能辨认出友人走过的旧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以梦境作结,更增添了一份朦胧和惆怅之感。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写的春日山林景色,也营造出一种幽静、清新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诗人高雅的情趣。

李端[唐代]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f52ff9b0eac808e7b2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