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卜算子(元宵)>

卜算子(元宵),刘辰翁卜算子(元宵)全诗,刘辰翁卜算子(元宵)古诗,卜算子(元宵)翻译,卜算子(元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
长是蛾儿作队行,路转风吹去。
十载庆元宵,满耳番腔鼓。
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

卜算子(元宵)译文

并非特意为了再次观赏花灯,而是为了再次见到河边的女子。她们总是头戴精美蛾儿饰品,成群结队地走着,一阵风吹来,便转入小路不见了。

回忆起十年前庆元宵节时,耳边充斥着异域的鼓乐声。想要知道宴席前那位太守是谁吗?就是那个起身在宴席前跳舞的人啊。

卜算子(元宵)注释

  • 卜算子:词牌名。
  • 重看灯:再次观看花灯。重,再次。
  • 河边女:指在河边观灯的女子。古代女子常在节日夜晚外出游玩。
  • 蛾儿:指妇女头上佩戴的用彩纸、绢等制成的蛾形饰物,是元宵节的常见装饰。
  • 作队行:成群结队地走。
  • 路转:转入小路。
  • 庆元宵:庆祝元宵节。
  • 番腔鼓:指异域风格的鼓乐。宋代对外交流频繁,常有外来乐器和音乐传入。
  • 尊前:宴席前。尊,酒杯,代指宴席。
  • 太守:古代官名,郡的行政长官。
  • 起向尊前舞:起身在宴席前跳舞。形容太守的兴致高昂,不拘礼节。

卜算子(元宵)讲解

这首《卜算子·元宵》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描写了词人回忆当年元宵节的热闹景象以及对人事的感叹。

上片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词人说自己并非为了看灯而来,而是为了看美丽的女子。这些女子头戴蛾儿,成群结队地行走,一阵风吹过,便消失在小路尽头,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

下片则回忆了十年前的元宵节,当时耳边充斥着异域风情的鼓乐声,热闹非凡。词人还用“欲识尊前太守谁,起向尊前舞”的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兴致高昂、不拘礼节的地方官员形象。

这首词语言朴实自然,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对往昔的回忆。通过对元宵节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叹。词中既有对节日欢乐气氛的渲染,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情感丰富而细腻。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de09cb3bf0c26a5f52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