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泰娘歌>

泰娘歌,刘禹锡泰娘歌全诗,刘禹锡泰娘歌古诗,泰娘歌翻译,泰娘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
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
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
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
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从郎西入帝城中,贵游簪组香帘栊。
低鬟缓视抱明月,纤指破拨生胡风。
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洛阳旧宅生草莱,杜陵萧萧松柏哀。
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炉侧倾寒灰。
蕲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
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
安知鵩鸟座隅飞,寂寞旅魂招不归。
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
朱弦已绝为知音,云鬓未秋私自惜。
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泰娘歌译文

泰娘家原本住在阊门西边,门前绿水环绕着金堤。她时常打扮好了,趁着晴朗天气,走到皋桥上折花嬉戏。

风流倜傥的太守韦尚书,路过时忽然看见她,停下了官车。用斗量明珠来传递爱慕之意,用青色帷幔的华丽车子,将她迎入自己管辖的城池居住。

她长长的发鬟像云一样美丽,衣裳轻薄如雾。走在锦缎地毯和罗帕垫子上,步履轻盈。她在水榭的春天里学习惊鸿般的舞蹈,在兰堂的夜晚为宾客献唱。

后来她跟随韦尚书西入京城,出入于达官贵人的府邸。她低着头,缓缓地看着,怀抱着像明月一样皎洁的琵琶,纤细的手指拨动琴弦,奏出异域风情的乐曲。

然而繁华的生活终有衰落之时,她宝剑上的题字失去了光彩,脚步声也变得寂静。在洛阳的旧宅长满了荒草,杜陵的松柏在萧萧风中悲鸣。

她的妆奁上布满了厚厚的蛛网,博山炉旁倾倒着冰冷的炉灰。蕲州刺史张公子,骑着白马新来到洛阳城中。

他说自己愿意花费重金来博取美人一笑,泰娘如同月亮坠入云中,命运从此开始转变。怎么知道鵩鸟在座位旁边飞翔,寂寞的灵魂再也招不回来。

她如同秦嘉之妻,对着镜子感叹前世的姻缘,又像韩寿一样,香气在旧衣箱中消散。山城人烟稀少,江水碧绿,断雁哀鸣,猿猴悲啼,风雨交加的夜晚,倍感凄凉。

她朱红色的琴弦已经断绝,再也找不到知音,乌黑的秀发尚未变白,却独自感到悲伤。抬眼望去,眼前的风光已经不是往昔,梦中寻找归家的路也变得艰难。

又如何将这千行眼泪,洒在湘江的斑竹枝上呢?

泰娘歌注释

  • 泰娘:歌妓的名字,也可能是泛指美丽的女子。
  • 阊门:苏州的城门,古代是繁华之地。
  • 金堤:用金装饰的堤岸,形容堤岸的华丽。
  • 皋桥:桥名,具体地点不详。
  • 韦尚书:指韦夏卿,唐朝官员,曾任苏州刺史。
  • 隼旟(sǔn yú):画有隼鸟的旗帜,是古代官员的仪仗。
  • 斗量明珠:形容价值极高,也用来比喻赠送贵重礼物以表达爱慕之情。
  • 绀幰(gàn xiǎn):青色帷幔的华丽车子。
  • 专城居:在自己管辖的城池里居住。
  • 长鬟(huán):长长的发鬟。
  • 锦茵(yīn)罗荐(jiàn):华丽的锦缎地毯和罗帕垫子。
  • 惊鸿:形容女子舞姿轻盈优美,像受惊飞起的鸿雁。
  • 簪组(zān zǔ):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达官贵人。
  • 胡风:指带有异域风情的乐曲。
  • 题剑无光:宝剑上的题字失去了光彩,比喻失宠或失势。
  • 杜陵:汉宣帝的陵墓所在地,后泛指贵族或富豪的墓地。
  • 妆奁(zhuāng lián):梳妆用的镜匣。
  • 博山炉:一种香炉,形状像海上的博山。
  • 蕲州(qí zhōu):州名,在今湖北省境内。
  • 铜驼里:洛阳城里的一个地方,有铜驼街。
  • 买笑:花钱买取欢笑,指狎妓。
  • 鵩鸟(fú niǎo):不祥之鸟,传说司马迁的《鵩鸟赋》就预示了他的灾难。
  • 秦嘉镜:指秦嘉的妻子徐淑,她曾作《答夫秦嘉书》,表达思念之情。
  • 韩寿香:指西晋的韩寿,他偷了贾充女儿的香,被发现后娶了贾充的女儿。
  • 朱弦:红色的琴弦,指琴。
  • 斑竹枝:湘江边生长的竹子,上有斑纹,传说是因为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哭泣时,眼泪滴在竹子上形成的。

泰娘歌讲解

这首《泰娘歌》是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写了一个歌妓泰娘的命运变迁,表达了对她红颜薄命的惋惜,也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以泰娘的美丽和才艺开篇,描绘了她曾经的繁华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泰娘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她经历了失宠、寂寞和凄凉。诗人通过对泰娘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歌妓的悲惨处境,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歌的语言优美,运用了许多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例如,“斗量明珠”、“惊鸿”、“题剑无光”、“鵩鸟”、“秦嘉镜”、“韩寿香”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歌妓命运的诗歌,也是一首感叹世事无常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泰娘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命运的思考。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7be67ecb7053e94e98c.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