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群玉的诗>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全诗,李群玉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古诗,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翻译,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群玉

一径松梢踏石梯,步穷身在白云西。
日衔赤浪金车没,天拂沧波翠幕低。
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玉钩挂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译文

沿着一条小路,踩着松树梢下的石阶向上攀登,一直走到路的尽头,才发觉自己身处白云山的西面。夕阳像金色的车轮,缓缓沉入赤色的海浪之中;天边的云彩像翠绿的帷幕,低垂下来,拂过碧蓝的海波。高飞的鸟雀被巨大的旗帜惊扰,四处飞散;万里长风卷起秋天的战鼓声,声势浩大。弯弯的月亮像玉钩一样挂在海边,宴会上笙歌鼎沸;众多宾客衣着华丽,但因为山路泥泞,半数人的鞋子上都沾满了泥土。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注释

  • 凉公:指当时的广州节度使。李群玉曾在他手下任职。
  • 从叔:堂叔。
  • 越台:即越秀山,在广州。
  • 一径:一条小路。
  • 松梢踏石梯:指小路在松树林中,沿石阶而上。
  • 步穷:走到路的尽头。
  • 白云西:指白云山的西面。
  • 日衔赤浪金车没:形容夕阳西下,沉入大海的情景。赤浪,指晚霞映红的海浪。金车,形容夕阳如金色的车轮。
  • 天拂沧波翠幕低:形容天边的云彩低垂,拂过碧蓝的海波。沧波,指碧蓝的海波。翠幕,形容云彩如翠绿的帷幕。
  • 大旆(pèi):巨大的旗帜。
  • 秋鼙(pí):秋天的战鼓声。
  • 玉钩:弯弯的月亮,形状像玉钩。
  • 珠履:装饰有珍珠的鞋子,形容华丽的鞋子。这里指代参加宴会的宾客。
  • 三千:形容人数众多。
  • 半似泥:一半的鞋子都沾满了泥土。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凉公在广州越秀山宴饮聚会的盛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受。

首联点明宴会地点和登山的过程,诗人沿着山间小路,穿过松林,攀登石阶,最终到达白云山西面的宴会场所,为后面的描写做铺垫。

颔联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壮丽景色。夕阳西下,染红了海面,天边的云彩也变得低垂,诗人用“金车”、“翠幕”等意象,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宴会的盛况。巨大的旗帜在风中招展,惊扰了飞鸟;远处传来阵阵战鼓声,更增添了宴会的声势。

尾联则将视线拉回宴会本身,弯弯的月亮挂在海边,宴会上笙歌鼎沸,热闹非凡。诗人用“珠履三千半似泥”一句,既表现了参加宴会的宾客之多,又暗示了山路泥泞,点明了宴会地点在山上的特点,同时也略带调侃之意。

整首诗气势豪迈,语言华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将宴会的盛况和山间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凉公的敬意,以及自己参与盛会的喜悦之情。

李群玉[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7bb4f67c5ae4478a65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