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全诗,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古诗,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翻译,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
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
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
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
新青排故叶,馀纷笼疏理。
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
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
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
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
曲直既了然,孤高何卓尔。
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
妓席拂云鬓,宾阶荫珠履。
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
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
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
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
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译文

高洁的人必定喜爱竹子,寄托情趣自有其原因。竹子刚劲的节操可以用于面对战争,虚心的品质适宜用来待人接物。各种花草确实娇艳妩媚,但高贵的凤凰难以在此栖息。于是在战鼓喧嚣的间隙,移植了这美丽的东南竹种。用梁国的土地封培它,用浚泉的水浇灌它。竹子得到适宜的土地,颜色不变,凌空向上的气势正盛。新生的竹叶排挤着旧叶,茂盛的枝条笼罩着稀疏的纹理。竹子依旧被墙壁和篱笆阻隔,如何才能脱离尘世的污浊呢?如今,移栽去了之前的遮蔽,整天都劳神地凝视着它。竹林已经繁茂成片,闪闪发光,如同美玉一般。种植的规划体现了精巧的心思,修剪洗涤全凭简单的指令。竹子的弯曲与笔直已经一目了然,它的孤傲高洁是多么的卓尔不群啊!低垂的竹梢覆盖着内室的屏风,破土而出的竹笋侵占着门前的台阶。歌妓的席位被竹枝拂过云鬓,宾客的台阶被竹荫覆盖着华丽的鞋子。可以抱着琴随意地弹奏玩赏,拿着书卷悠闲地斜靠。露珠滴落,像悬挂着明亮的耳坠,清风吹来,发出清脆悦耳的音调。竹子的坚贞贯穿春夏秋冬,它的品格与各种花草截然不同。到了岁末天寒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繁华的花朵哪里能与竹子相比。古代诗歌中没有赠竹的先例,您的高歌从此开启了赠竹的篇章。一旦听到竹子清脆的声音,它那刚正不阿的风骨就长久地留在耳边。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注释

  • 令狐相公:指令狐楚,唐朝宰相,曾任东川节度使。
  • :指诗歌的韵脚,这里指一首诗。
  • 高人:指品格高尚的人。
  • 寄兴:寄托情趣。
  • 峻节:刚劲的节操。
  • 临戎:面对战争。
  • 虚心:谦虚的心怀。
  • 宜待士:适宜用来待人接物。
  • 众芳:各种花草。
  • 妍媚:娇艳妩媚。
  • 威凤:凤凰,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 鼙鼓:战鼓。
  • 梁国土:指竹子移植到的地方,暗指令狐楚的管辖地。
  • 浚泉水:指用来浇灌竹子的水,暗指令狐楚的恩泽。
  • 得地:得到适宜的土地。
  • 凌空:高耸入云。
  • 新青排故叶:新生的竹叶排挤着旧叶。
  • 馀纷笼疏理:茂盛的枝条笼罩着稀疏的纹理。
  • 墙藩:墙壁和篱笆。
  • 尘滓:尘世的污浊。
  • 兹辰:如今。
  • 前蔽:指之前的遮蔽。
  • 永日:整天。
  • 瞪视:凝视。
  • 槭槭:茂盛的样子。
  • 规摹:规划。
  • 心匠:精巧的心思。
  • 洗涤:修剪洗涤。
  • 颐指:简单的指令。
  • 曲直:弯曲与笔直。
  • 卓尔:高超特出的样子。
  • 垂梢:低垂的竹梢。
  • 内屏:内室的屏风。
  • 迸笋:破土而出的竹笋。
  • 前戺(shì):门前的台阶。
  • 妓席:歌妓的席位。
  • 云鬓:女子如云的鬓发。
  • 宾阶:宾客的台阶。
  • 珠履:华丽的鞋子。
  • 斜倚:斜靠。
  • 明珰(dāng):明亮的耳坠。
  • 清徵(zhǐ):清脆悦耳的音调。
  • 四候:春夏秋冬四季。
  • 标格:品格。
  • 百卉:各种花草。
  • 岁晚:岁末天寒的时候。
  • 瑶音:美妙的音乐。
  • 峥然:高峻的样子,这里指刚正不阿的风骨。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应和令狐楚赠竹之作。诗歌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令狐楚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及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向往。

  • 立意:诗人以竹喻人,赞美令狐楚的高尚品格,并表达了自己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结构: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总写竹子的特性,再描写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然后描写竹子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最后赞美竹子的品格和令狐楚的赠竹之举。
  • 艺术特色
    • 比喻:诗歌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子比作高洁的人,将令狐楚的恩泽比作浚泉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诗歌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人的情感和品格,使竹子更加生动可爱。
    • 用典:诗歌运用了“威凤”等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对仗:诗歌大量运用对仗句,使诗歌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 情感: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令狐楚的敬佩之情,以及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 主题:赞美竹子的品格,歌颂高尚的人格,表达对高洁情操的向往。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66aa7871987930300f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