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送景玄师东归>

送景玄师东归,刘禹锡送景玄师东归全诗,刘禹锡送景玄师东归古诗,送景玄师东归翻译,送景玄师东归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
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
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
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送景玄师东归译文

东林寺里有个小和尚,特别喜爱谢灵运的诗篇。 他偶然随着流水来到山下,秋天又要回到白云深处隐居。 在江滩上穿着木屐采摘沙菜,在路途停下船只阅读古碑。 可以想到他已丢下锡杖回到旧居,庭院里的小松树应该已经长过了屋檐。

送景玄师东归注释

  • 景玄师:诗人的朋友,一位僧人。
  • 东林寺:在今江西庐山。
  • 沙弥:佛教中出家未满二十岁的僧人。
  • 才子诗:指东晋诗人谢灵运的诗。谢灵运曾居庐山,其诗歌为世所重。
  • 流水:指溪流,也指代下山。
  • 白云期:指归隐山林。佛教徒常以白云比喻隐居生活。期,约定的时间,此处指归期。
  • 蹑屐:穿着木屐。
  • 沙菜:生长在沙滩上的野菜。
  • 锡杖:僧人所持的禅杖。
  • 过檐枝:树枝长过屋檐,形容树木生长茂盛。

送景玄师东归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赠别友人景玄师东归庐山的送别诗。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的赞赏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点明景玄师的身份和爱好,一个在东林寺的小沙弥,喜爱谢灵运的诗歌,可见他是一位有文化修养、有追求的僧人。

颔联写景玄师下山和归山的时间和原因。“山下偶随流水出”,说明他下山是偶然的,并非有意为之。“秋来却赴白云期”,表明他最终还是要回到山林,追求隐逸的生活。

颈联描绘景玄师下山途中的生活细节。“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景玄师在山下的生活情趣:他穿着木屐在沙滩上采摘野菜,停船靠岸阅读古碑。这两件事看似平常,却体现了景玄师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精神境界。

尾联是诗人想象景玄师回到东林寺后的情景。“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诗人想象景玄师回到寺庙后,放下锡杖,回归自然,而庭院里的小松树也已经长高,枝繁叶茂。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景玄师归隐后的悠闲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景玄师的形象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向往,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隐逸情怀。全诗意境清新,情真意切,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31003d1fe19f63f6a90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