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禹锡的诗>春日退朝>

春日退朝,刘禹锡春日退朝全诗,刘禹锡春日退朝古诗,春日退朝翻译,春日退朝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禹锡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
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瑞气转绡縠,游光泛波澜。
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春日退朝译文

京城街道昨夜下过一场雨,清晨从朝廷向下望去,终南山显得格外清新。 宫门外的戟 शाखा 在阳光下摇曳生辉,楼阁的影子与挺拔的松树相映成寒意。 祥瑞之气像丝绸一样飘动,阳光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御沟两旁新栽的柳树,嫩绿的枝条轻拂着归朝官员的马鞍。

春日退朝注释

  • 紫陌:京城的街道。陌,道路。因古代都城道路多用紫土墁,故称紫陌。
  • 南山:指终南山,在长安(今西安)南。古人常以终南山为隐逸之地。
  • 朝下看:从朝廷向下看,指退朝后眺望。
  • 戟枝:宫门外的戟的枝杈。戟,古代兵器。
  • 阁影:楼阁的影子。
  • 绡縠(xiāo hú):轻薄的丝织品。这里形容祥瑞之气轻柔飘渺。
  • 游光:流动的光彩。
  • 御沟:皇宫内的水渠。
  • 拂归鞍:轻拂着归朝官员的马鞍。

春日退朝讲解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春日退朝后所作,描写了雨后长安的明媚春光和诗人退朝后的愉悦心情。全诗意境开阔,色彩鲜明,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诗人所处的位置。“紫陌夜来雨”,交代了诗歌的背景,昨夜的一场春雨洗去了京城的尘埃,使空气格外清新。“南山朝下看”,诗人站在朝廷之上,俯瞰终南山,视野开阔,为下文描写春景做铺垫。

颔联描写了宫廷景象。“戟枝迎日动”,阳光照耀着宫门外的戟,使其闪闪发光,随风摇曳,增添了宫廷的威严气氛。“阁影助松寒”,楼阁的影子与挺拔的松树相互映衬,更显出松树的青翠挺拔,也暗示了春寒料峭。

颈联描写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瑞气转绡縠”,雨后空气清新,祥瑞之气像轻柔的丝绸一样飘动,给人以美好的感觉。“游光泛波澜”,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充满生机。

尾联描写了诗人归途所见。“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御沟两旁新栽的柳树,嫩绿的枝条轻拂着归朝官员的马鞍,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退朝后的轻松心情。

全诗通过对雨后长安春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歌意境开阔,色彩鲜明,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e59a2befee3db9663a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