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登扬州栖灵寺塔>

登扬州栖灵寺塔,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全诗,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古诗,登扬州栖灵寺塔翻译,登扬州栖灵寺塔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

登扬州栖灵寺塔译文

栖灵寺北塔高耸入云,气势雄伟,俯瞰着广阔的平原和河流。 高塔亭亭玉立,直插楚地的云霄之外,站在这里,千里之遥都仿佛近在眼前。 遥遥相对的是传说中的黄金台,塔身反射的阳光与黄金台的光辉交相辉映,灿烂夺目。 盘旋的楼梯仿佛连接着天地间的元气,高塔的半壁依偎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只要稍微登高一层,就好像经历了一场劫难,像是张开翅膀,在云霄中自由翱翔。 我本是隐居在江湖之畔的沧洲之人,如今已然成为了身居高位的青云之客。 雨后初晴,阳光照耀着无数的飞檐斗拱,夕阳西下,光辉洒落在千万户人家。 在高处栖息的鸟儿,反倒显得低矮,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长江水流入一片空旷的翠绿之中,海上的岛屿也隐约可见,呈现出淡淡的碧色。 日暮时分,我期待着从塔上下来,谁又能忍受再次奔波于仕途的辛劳呢?

登扬州栖灵寺塔注释

  • 栖灵寺: 在今江苏扬州。
  • 北塔: 指栖灵寺内的北塔,也称文峰塔。
  • 凌空虚: 高耸入云,气势空虚。虚,指高。
  • 雄观: 雄伟的景象。
  • 川泽: 平原和河流。
  • 亭亭: 高耸挺拔的样子。
  • 楚云外: 指高耸入云霄。扬州一带古属楚地。
  • 黄金台: 传说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贤士而筑的高台。
  • 浮辉: 指塔身反射的阳光。
  • 乱相射: 互相照射,形容光芒耀眼。
  • 盘梯: 盘旋而上的楼梯。
  • 元气: 指天地间的精气。
  • 半壁: 指高塔的半腰。
  • 夜魄: 指夜空中闪烁的星辰。魄,同“魄”,指月亮或星光。
  • 诸劫尽: 好像经历了一场劫难。劫,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这里形容登高带来的超脱感。
  • 排霄翮: 冲向云霄的翅膀。翮,鸟类的翅膀。
  • 沧洲人: 指隐居在江湖的人。沧洲,指水边。
  • 青云客: 指身居高位的官员。青云,比喻高位。
  • 千栱: 无数的飞檐斗拱。栱,指斗拱。
  • 霁: 雨后转晴。
  • 万家夕: 指夕阳照耀下的千家万户。
  • 高却低: 身处高处,反而觉得原本高的事物变得低矮。
  • 远如迫: 遥远的天涯也感觉近在眼前。
  • 空翠: 空旷的翠绿色。指江水的颜色。
  • 海峤: 海上的山。
  • 微碧: 淡淡的碧色。
  • 向暮: 傍晚,临近黄昏。
  • 期下来: 期待着从塔上下来。
  • 行役: 指奔波于仕途。

登扬州栖灵寺塔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登扬州栖灵寺塔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登塔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身处高位,却又向往隐逸的心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高塔的雄伟气势和登塔所见的壮丽景色。诗人极力渲染高塔的巍峨,以及登塔后视野的开阔。从“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到“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的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先是回顾了自己的身世,从一个隐居江湖的“沧洲人”变成了身居高位的“青云客”,然后描写了雨后初晴、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精炼,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登临之作。诗人巧妙地将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融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 诗中“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两句,写出了登高望远的独特感受,颇富哲理意味,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b49d30586f49b25d81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