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长卿的诗>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全诗,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古诗,听笛歌留别郑协律翻译,听笛歌留别郑协律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译文

往昔一同游历,如今可怜我被贬谪到长沙,你携酒在沙滩边为我这个被迁谪的客人送别。 身处天涯海角,对着明月独自落泪,在这江面上,还有谁会再次吹起笛子? 横笛的乐声能够引动孤独旅客的愁绪,清澈的江水也变得黯淡,仿佛停止了流动。 笛声时而高亢嘹亮,似商声,时而悲苦凄凉,似羽声,江天一片寂静,只有江边的枫树在秋风中摇曳。 静静地听着,仿佛听到了关山传来一声鸟鸣,三湘笼罩在月色中,猿猴的哀嚎更添悲凉。 笛声又转为吹奏杨柳的曲调,激扬出繁杂的音符,即使是千里春色,也让人感到伤心。 这笛声随风飘向何处飘落呢?只看见乐曲终了,笛声沉入平静而幽深的湖水中。 明日一早就要与你离别了,或许在马背上听到一声笛响,就会让我愁白了头。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注释

  • 郑协律:郑,姓氏。协律,官名,掌管音律。
  • 旧游:往昔一同游历。
  • 怜我长沙谪:可怜我被贬谪到长沙。长沙,地名,今湖南省长沙市。谪,贬官。
  • 载酒:携带酒。
  • 迁客:被迁谪的客人,指诗人自己。
  • 天涯望月自沾衣:身处天涯海角,对着明月独自落泪。
  • 渌波:清澈的江水。
  • 商声、羽声:古代音乐的两种音调,商声凄厉,羽声悲凉。
  • 寂历:寂静冷落。
  • 关山:泛指边塞山河。
  • 三湘:指湖南一带。
  • 杨柳:指《折杨柳》曲,多为离别时所奏。
  • 激繁音:激扬出繁杂的音符。
  • 平湖:平静的湖面。
  • 明发:明日一早。
  • 堪白首:足以使人白头,形容愁绪之深。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贬谪长沙时,郑协律为他送别时所作。全诗围绕“听笛”这一中心,抒发了诗人被贬谪的悲凉之情和对友人的惜别之意。

首联点明送别的原因和地点,诗人因被贬谪而与友人分别,地点在长沙的沙头。颔联写诗人望月伤感,想象江上再无人吹笛,更添愁绪。

颈联是诗歌的重点,详细描写了笛声。笛声时而高亢,时而悲凉,与江天寂历、江枫秋瑟的景象相呼应,营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诗人听到笛声,仿佛听到了关山的鸟鸣和三湘猿猴的哀嚎,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笛声又转为《折杨柳》的曲调,即使是春色也让人感到伤心,可见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深。

尾联写诗人对离别后的设想,或许在马背上听到一声笛响,就会让自己愁白了头。这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笛声的细致描写,将诗人的悲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明月、江水、枫树、猿啸等,营造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对笛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

刘长卿[唐代]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ae8c6923b174b78811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