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逋的诗>池上春日>

池上春日,林逋池上春日全诗,林逋池上春日古诗,池上春日翻译,池上春日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林逋

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竹间开。
芳草得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
年颜近老空多感,风雅含情苦不才。
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池上春日译文

一池春水碧绿,比那水边的苔藓还要绿上几分;水面上的花枝与竹林间探出的新枝相互掩映,竞相开放。 芳草得到时令的滋润,依旧茂盛地生长;美丽的鸟儿悠闲自在,无事可做,随意飞来。 年华将老,徒增许多感慨;胸怀风雅之情,却苦于没有才能施展。 唯有当年孔子与弟子们在沂水边沐浴的遗风令人神往,使我整日在此徘徊,流连忘返。

池上春日注释

  • 池上:池塘边。
  • 绿于苔:绿得比苔藓还要绿。于:比。
  • 水上花枝:指池塘水边的花枝。
  • 竹间开:竹林间开放的花。
  • 芳草:香草。
  • 得时:得到时令的滋润。
  • 依旧长:仍然茂盛地生长。
  • 文禽:美丽的鸟。
  • 无事:没事,悠闲自在。
  • 等闲:随便,轻易。
  • 年颜:指年华和容颜。
  • 空多感:徒然增添许多感慨。
  • 风雅含情:胸怀风雅之情。
  • 苦不才:苦于没有才能。
  • 浴沂遗想:指孔子与弟子们在沂水边沐浴的遗风。语出《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使人:令人。
  • 终日:整天。
  • 徘徊:来回走动,流连忘返。

池上春日讲解

这首诗是林逋晚年隐居西湖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以及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联描绘了池塘春景的明媚动人。“一池春水绿于苔”,以“绿于苔”来形容春水的碧绿,生动形象,突出了春水的活力和生机。“水上花枝竹间开”,写水边花枝与竹林新枝相互掩映,点缀其间,营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春日景象。“芳草得时依旧长”,写芳草在春日里茂盛生长,暗示了生命的蓬勃。“文禽无事等闲来”,写美丽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来,表现了春日的闲适和宁静。

颈联转入抒情,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慨。“年颜近老空多感”,感叹自己年华将逝,却一事无成。“风雅含情苦不才”,表明自己胸怀风雅之情,却苦于没有才能施展,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及其弟子浴沂之事的向往。“独有浴沂遗想在”,诗人向往孔子当年在沂水边与弟子们沐浴、吟咏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使人终日此徘徊”,诗人流连于池塘边,正是被这种遗风所吸引,也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将景、情、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也有对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感慨,更有对自由自在、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林逋[宋代]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9bffee28010cd3656b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