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处全的诗>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

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李处全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全诗,李处全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古诗,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翻译,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处全

秋意生何许。
对玉钩、微云避舍,素风吹暑。
银汉桥成天路稳,乾鹊声声媚妩。
送仙仗、年年须度。
离合悲欢多少话,想今宵、缱绻难深诉。
千古恨,无新故。
聊须作意成欢绪。
为佳时、金针戏把,翠觞频举。
莫念匆匆轻掺袂,天上元无间阻。
况好是、新凉庭户。
倦客天涯嗟老大,趁珠帘、绣额高楼处。
乞些巧,调儿女。

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译文

秋意是从哪里萌生的呢?你看那弯弯的月亮,好像害怕似的躲避着房屋,清凉的风吹散了暑气。银河上鹊桥搭成,天路稳稳当当,喜鹊们一声声地叫着,姿态多么妩媚。它们护送着牛郎织女的仪仗,年年都要经过这里。离别相聚,悲伤喜悦,有多少话要说啊!想必今夜,他们情意缠绵,难以倾诉。这千古的憾恨,无论新旧,都一样让人感伤。

姑且要努力营造欢乐的情绪。为了这美好的时刻,且用金针穿线嬉戏,频频举起翠绿的酒杯。不要在意匆匆地轻轻挥动衣袖告别,要知道天上本就没有阻隔。何况现在正是新凉的庭院。漂泊天涯的倦客,感叹自己年华老去,要趁着珠帘高挂,绣楼高耸之时。向织女乞求一些巧艺,教给儿女们。

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注释

  • 贺新郎:词牌名。
  • 俞叔夜:词人的朋友,姓名不详。
  • 玉钩:指弯弯的月亮。
  • 银汉:银河。
  • 乾鹊:喜鹊。
  • 仙仗:神仙的仪仗,这里指牛郎织女相会的队伍。
  • 缱绻(qiǎn quǎn):形容情意深厚。
  • 新故:新旧。
  • 作意:有意,努力。
  • 金针戏把:指七夕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
  • 翠觞(shāng):绿色的酒杯。
  • 掺袂(mèi):拉着衣袖。
  • 绣额:指彩绘华丽的屋檐。
  • 调:教。

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讲解

这首词是李处全在七夕时,和友人俞叔夜一起赏月抒怀之作。词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片描写了七夕的景象和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词人首先点明时令,用“秋意生何许”一句,引出对七夕节景物的描写。他描绘了月亮躲避房屋、清风驱散暑气的景象,渲染了七夕的浪漫氛围。接着,词人描绘了鹊桥相会的情景,用“银汉桥成天路稳,乾鹊声声媚妩”两句,生动地表现了鹊桥的稳固和喜鹊的欢快。最后,词人感叹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命运,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

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和愿望。词人一方面感叹千古憾事,另一方面又努力营造欢乐的气氛,希望在七夕佳节尽情欢乐。他描写了穿针乞巧、举杯畅饮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词人感叹自己漂泊天涯、年华老去,希望向织女乞求巧艺,教给儿女们,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生动,既有对牛郎织女命运的感叹,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处全[宋代]

李处全(1134-1189)约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在世]字粹伯,里居及生卒年俱不详。徐州丰县(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及袁州、处州等地方官。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处全工词,有晦庵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972372225703aca32d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