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蘚蘚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大家都搜: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
蘚蘚燮燮声渐繁,浦里人家收市喧。
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
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
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
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
摩天古木不可见,住岳高僧空得名。
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译文
我的兄长担任郡佐,途经西楚,我为他饯行,于是写下了这首《荆门雨》。
细密的雨声逐渐变得繁密,江边人家纷纷收起集市的喧嚣。
浓重的阴云下,大的雨点渐渐停歇,细碎的波浪像柔美的纹路,相互翻动。
在云间怅望荆州和衡州方向的道路,只见万里青山在暮色中连成一片。
琵琶寺的钟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熨火陂前的戍堡显得潮湿而荒凉。
沙洲尽头,船帆渐渐稀少,人们手持竹竿,脚穿草鞋,涉水回家。
远处的夷陵,已被战火烧毁了一半,汉水边的歌女才开始洗涤衣裳。
船舱里,相对而坐的都是些商人,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们在船篷下低声交谈。
石燕飞翔,本是湘州的征兆,与齐地商羊起舞,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曾是漂泊的江上客人,深知江行的艰辛,听着秋雨敲打荷叶的声音,令人柔肠寸断。
高耸入云的古木已经看不到了,住在衡岳的高僧也只是空有虚名。
今天我向兄长叩拜,临别之际,遥想他从荆门雨中出发的情景。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注释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讲解
这首诗是李端在荆门送别兄长赴夔州任职时所作。诗歌描绘了荆门雨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江行艰难的担忧。
诗歌以景起兴,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缘由。颔联描绘了细雨连绵、江边人家收市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颈联则展现了雨后江面波浪翻滚、青山暮色的壮阔景象,烘托了作者怅望之情。
中间几联,诗人从琵琶寺的钟声、荒凉的戍堡、逐渐稀少的船帆、涉水归家的人们、被战火烧毁的夷陵、汉水边浣洗衣裳的歌女等多个角度,描绘了一幅战乱之后、民生凋敝的画面,暗示了兄长此行赴任的艰辛。
“船门相对多商估,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这几句,诗人用“石燕飞”和“商羊舞”的典故,表达了一种听天由命、无可奈何的心情。
最后几联,诗人回忆自己江行的经历,表达了对兄长的担忧,并遥想兄长在雨中出发的情景,再次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局的忧虑。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雨、青山、琵琶寺、荒戍、船帆等,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5687db32af1eb7b6daf.html
联系邮箱:。